摘要:当地时间29日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莫迪对媒体表示: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繁荣”,也会为全球经济带来稳定。他还特别提到,金砖国家“在构建多极世界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当地时间29日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莫迪对媒体表示: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繁荣”,也会为全球经济带来稳定。他还特别提到,金砖国家“在构建多极世界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这番话在不少人听来,可能有点意外。毕竟前段时间,印度才刚刚以“国家安全”为由,下架了上百款中国背景的手机应用,边境也时不时传来不太平静的消息。
为什么莫迪突然在这个时候主动示好?是真心想改善关系,还是背后另有考量?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可以从普通人最关心的“日子怎么过”说起。
比如印度街头卖奶茶的大叔,他可能说不清什么是“多极世界”,但他一定知道,最近牛奶和糖涨价涨得厉害。目前印度通胀率超过8%,失业人口超过3400万,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而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是他们很多日常商品、原料和设备的重要来源。比方说制药——印度被称为“世界药房”,但其实70%的药品原料都是从中国买的。要是中印关系一直紧张,恐怕普通人连感冒药都得付更多钱。
再举个例子:印度小伙子拉杰什,去年攒钱开了家手机维修店,但这段时间他特别发愁。只因为中印关系一紧张,中国产的手机配件在海关动不动就被卡好几个月,维修成本一下子涨了三成。全印度像他这样靠中国零件做生意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一定懂国际政治,但两国关系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饭碗。
莫迪政府自然也清楚这些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去年印度从中国进口额达到1185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这背后是多少工厂要用的机器、商店卖的货、工程师依赖的电子元件?就好像两个邻居虽然有时候吵吵闹闹,但真要把门彻底关上、谁也不理谁——印度发现这根本不现实。
但有意思的是,莫迪偏偏选在日本说这番话。
日本可是“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核心成员,而这个组织被广泛认为是在牵制中国。这就好比一个人,同时在两个不太对付的微信群里都很活跃——莫迪政府其实是在走一根微妙的平衡木。印度既需要美日的技术投资和军事合作,也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这种“两边都押注”的策略,看似矛盾,其实很精明。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能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印度不过是在大国之间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说到合作,去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批准给印度10亿美元贷款,用来搞太阳能项目。而这些太阳能板,恰恰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买的。你看,国际关系就是这么微妙:一边在边境线上互相对峙,一边又在新能源领域携手合作。就像两个邻居,虽然围墙上加了防盗网,但还在后院互相递菜种子。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边境问题。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很多人都担心中印关系可能很久都缓不过来。但实际上,通过十几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已经在多个摩擦点实现了脱离接触。这就像两个人吵架,虽然还在互相盯着,但至少抵在对方胸口的拳头慢慢松开了。这种“边谈边斗、斗但不破”的局面,也许将成为以后中印之间的新常态。
那中印关系如果真的好转,对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呢?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又能看到优质的印度电影,留学生交流重新热络,企业间的商机也会更多。就像疫情之后航班恢复,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总会带来新的可能。
其实莫迪这次表态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既没有放弃印度的立场,又给两国关系留出了回旋余地。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那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国际政治中,给别人留余地,往往也是给自己留机会。
纵观历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就像夫妻过日子,既有吵吵闹闹,也要互相协作,最关键的是找到彼此都能受益的平衡点。当中印这两个人口加起来28亿的国家决定朝着合作的方向走,影响的不仅是国际格局,更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手机价格到工作岗位,从文化交流到科技合作,这些变化会悄悄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子。
也许将来某一天,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印度程序员用着中国开发的软件写代码,中国家庭看着宝莱坞电影度过周末。两个古老的文明,在竞争与合作中一起书写亚洲的未来。这可能才是莫迪所说的“多极世界”最真实的样子——不是我压倒你,也不是你盖过我,而是彼此照亮、共同成长。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