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员曾经评论过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 。朱温和曹操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处在大帝国的崩溃时代,都在北方折腾,东有吴,西有蜀,甚至还都大举南下伐吴,却都遭到失败。
后梁的朱温是个奇人。
教员曾经评论过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 。朱温和曹操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处在大帝国的崩溃时代,都在北方折腾,东有吴,西有蜀,甚至还都大举南下伐吴,却都遭到失败。
更离奇的是,二人在北方都有一个实力远强于自己的敌人,曹操有袁绍,而朱温的一生死敌是盘踞河东的独眼龙李克用。朱温与曹操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安徽人,都受封为魏王,都喜欢人妻,而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翦灭群雄,篡夺了一个辉煌而伟大的朝代,开启了纷争的乱世。
朱温和曹操也有一点不同,就是曹操最终消灭了袁绍统一北方;而朱温始终啃不下李克用,到了儿子辈儿,朱温的“猪-狗”儿子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扫荡得精光不剩。 原因出在哪里?
朱温最初的实力并不强大。然而,经20多年的奋斗,他由小而大,由弱而强,兼并了一个又一个藩镇,击败了强大的李克用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这个过程中,朱温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
然而,称帝后的朱温,却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不会打仗了。他接连被比自己弱小的李存勖击败,在其去世前,晋汴争霸的优势已经不再属于后梁了。
实际上朱温的处境要比曹操差得多。最关键的点,是朱温始终未能获得如曹操一般的代表中央的合法性,也就是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朱温是把昭宗+抢到手了,但昭宗始终是个不配合的态度,且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已经非常低了。在抢到昭宗之前,朱温只是一个势力强劲的地方藩镇,但这个烫手山芋到手之后,朱温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他之前的仇敌们,如李茂贞+、李克用、王建等人就结成联盟一起反对他。
这是为什么呢?朱温入关是否是个败笔?
朱温的优势在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获得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现实。在土地上,他不仅实际占有的领土是最大的,而且大片富庶地区都归他所有。然而就是在大好形势之下,朱温做了几个错误的选择,导致大好局面白白丧失。
如果朱温在消灭山东二朱占领河中后没有选择入关,而是集中全力先灭掉李克用在和历史上一样屠灭魏博然后围攻幽州,在河东幽州皆下,成德易定之类的势力完全被夹在中间随手可平。
如此关东皆平休养生息一两年后,效仿光武帝打着为唐朝报仇的旗号进攻关中一举灭掉李茂贞,韩建之流统一北方大部,如果朱温按照这个战略实行在有生之年能一统北方吗?
男人有个好老婆很重要。朱温事业的分水岭是他老婆张惠死了。
朱温其人,狡诈多变,残暴不仁,却有一个宅心仁厚的老婆给他收拾烂摊子,事实上在宣武军+系统里,朱温更像是韩信,长期统兵在外,敬翔像张良,运筹帷幄,张怀义像萧何,管理后勤。
张惠却更像刘邦,看似什么都没干,其实什么都绕不开她。但张惠死了。
张惠为人贤明精悍,不仅敢说敢做,而且做起事来也进退有度,为人处事颇具章法。而朱温性格暴戾,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杀人,每当朱温大动肝火,要降罪无辜的时候,只有张氏敢与丈夫碰硬继而禁言规劝,挽救无辜(颇有朱元璋马皇后之风)。
此外,张氏还具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朱温有事都会找张氏商量或讨论,一次朱温用兵不当,张氏意识到不有所不妥,立即派人阻止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朱温自从岐下迎回昭宗朝廷后,经过一系列蹩脚操作迅速丢掉了自己奋斗二十年带来的先发优势。他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遭到四方诸侯的指责。朱温让昭宗迁洛以后,为防止唐室继续反弹不合作,直接弑君另立新主,这也给朱温此前通过岐下迎驾树立的忠臣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只要忠唐的藩镇直接都被推到了后梁的对立面,比如赵匡凝赵匡明兄弟、王建、李茂贞,继而促成了李克用和李茂贞的军事联合。这时候朱温又为了快速摆脱弑唐昭宗的负面影响,草率诛杀氏叔琮和朱友恭给天下人一个政治交代。此举又让朱温自己白白损失了氏叔琮这样一位对晋作战成绩优秀的大将(朱温自己亲口盖戳“杀蕃贼,破太原,非氏老不可”)。
而朱温由于在称帝问题上,与部下之间产生了隔阂,最终把蒋玄晖、柳璨、张廷范几人全部杀掉。一个称帝都搞成这样,实在是得不偿失。朱温的称帝,事实上跟当年三国袁术称帝一样,过早的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加上梁晋之间的水火不容,朱温事实上在政治上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在篡位称帝后,朱温政治智商更是直线滑坡,失去了早年狡黠多智纵横捭阖般的高超操作,大肆诛杀自己的心腹故旧和元从中涓。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梁军中优秀的马步军将领几乎一扫而空。比如李思安、邓季筠、黄文靖、范居实、丁会、刘知俊、王重师。
这是朱温麾下难得的文化人,就因为朱温车驾在白马停顿,召群臣吃饭。老孙是文人走得慢,到的晚,结果就被性子急的朱温给杀了。杀养子,杀宿将,杀心腹,杀朋党,杀宠臣,杀降臣,杀元勋,杀文人。朱温这么杀,可以说是迟早众叛亲离。
斗争的核心是什么?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后梁对外没什么朋友,对内还不断分化瓦解出新敌人,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朱温占据的优势又通通被他送出去了。曹操一统北方都不称帝,而是不断剪除汉室羽翼。朱温何德何能啊?他连曹操落下的都不如,他能发迹,那是唐禧宗赏识他,不然他500号人能进驻宣武军?那可是宣武悍卒啊!可是他的回报是尽诛宗室大臣;秦宗权差点灭了他,二朱发大军救他,结果他回头攻灭二朱;李克用帮他打退黄巢,他趁机杀的李克用元从尽灭。
他前期的进展顺利,那是他曾经是最忠的那个,因此唐庭能容忍他兼并一些河南藩镇,可是在白马驿之后,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已经消失,显然唐家的余泽未尽呢!政治上犯了太大的错误。他军事上忽略了李克用,轻视李家,导致李亚子死灰复燃。
朱温年轻时期和后期完全就是两个人,你说他中间被傻人穿越取代了都行!年轻时候那个热血武夫已经死了,那时候500人上任宣武军,真是对内让老百姓兴修水利休养生息,对外救援忠武军,血战秦宗权。
朱温与朱元璋作对比,朱温是唐末乱世之星,朱元璋是元末乱世之星。二人区别很大。朱温怒刷存在感,而朱元璋闷声发大财。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躲一边静看元朝各大派系相互倾轧,然后自己挨个横扫群雄一统南方,最终北伐成功,一统天下。
但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之中,朱温选择了怒刷存在感,赔本也要赚吆喝。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诸侯,结局也是英雄式的悲剧。只知道杀杀杀,干干干。结果被人围攻。当他自己倒下时,整个家族也就不复存在了!
来源:历史按察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