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跋鲜于枢《送李愿归盘谷序》卷欣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7:47 2

摘要:鲜于枢的原作本就以雄健笔力名世,而王穉登的题跋却另辟蹊径。他不追鲜于氏的豪纵,反以清逸笔触立局,起笔轻缓如流云舒卷,收锋利落似断金切玉,笔画间留白疏朗,尽显“疏可走马”的章法智慧。细看单字,“海”“涧”等字结体宽博,整体横画略向右上倾斜,既存晋人韵致,又带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明人王穉登《跋鲜于枢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纵48.6厘米的尺幅间,既是书家对前辈墨迹的致敬,更藏着明代书法的审美意趣。

鲜于枢的原作本就以雄健笔力名世,而王穉登的题跋却另辟蹊径。他不追鲜于氏的豪纵,反以清逸笔触立局,起笔轻缓如流云舒卷,收锋利落似断金切玉,笔画间留白疏朗,尽显“疏可走马”的章法智慧。细看单字,“海”“涧”等字结体宽博,整体横画略向右上倾斜,既存晋人韵致,又带明代文人特有的雅淡,没有刻意求工的匠气,反倒多了几分随性自在。

题跋内容虽为品评前作,字里行间却藏着王穉登的书法观。他以笔墨为语,既肯定鲜于枢“笔挟风雷”的气势,又以自身“绵里藏针”的笔力呼应,形成“刚柔相济”的视觉对话。这种“以跋论书”的形式,让墨迹超越了单纯的文字载体,成为两代书家跨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如今展卷细赏,纸页间的墨色虽历经数百年,却仍能让人感受到王穉登挥毫时的从容。这不仅是一幅题跋,更是明代文人书法“重意轻形”的生动注脚,为后世读懂明代书法审美,留下了珍贵的视觉密码。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