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第十三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伏羲文化广场盛大启幕,以“相遇陇南·情定乞巧”为主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节会中最令人瞩目的环节,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对新人集体婚礼。这场婚礼摒弃了传统婚俗中的高额彩礼和奢华排场,取而代之的是庄重温馨的仪式感和
8月23日,第十三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伏羲文化广场盛大启幕,以“相遇陇南·情定乞巧”为主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节会中最令人瞩目的环节,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对新人集体婚礼。这场婚礼摒弃了传统婚俗中的高额彩礼和奢华排场,取而代之的是庄重温馨的仪式感和洋溢在每一对新人脸上的幸福笑容。新人们身着传统秀禾服,手牵红绸,缓步走过象征吉祥如意的红毯,在亲朋好友和广大网友的共同见证下,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婚礼全程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份真挚而朴素的喜悦。
这场集体婚礼不仅是一场婚姻的盛典,更是西和县持续推进婚俗改革与移风易俗成果的生动体现。婚礼巧妙融入了当地深厚的乞巧文化元素,传递出“重情轻财”的现代婚恋观,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爱情本质的回归与坚守。新人赵文杰和何彤彤激动地表示,在乞巧节这样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日子里缔结婚约,意义非凡,而能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新人一同完成人生大事,更让他们倍感荣耀。他们也希望更多人能摆脱陈规陋习,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婚恋方式。
近年来,西和县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12345”工作法,明确制定婚丧事宜的规范标准:彩礼上限为8万元,喜宴不超过20桌,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这些务实举措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全县累计为群众减轻人情负担约40%。同时,西和县着力打造稍峪镇稍峪村“幸福驿站”等三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发挥榜样力量,带动周边村镇共同进步。
为深化文明新风建设,西和县健全了部门联动、积分激励等四项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布宣传信息197条、制作短视频70部。全县384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红白理事会作用日益凸显。推出的《夜的》《彩礼很忙》等主题微短剧寓教于乐,深受群众喜爱。“板凳会上话新风”活动深入基层,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增强了群众参与感与认同感。
如今,西和县“低彩礼”“简婚礼”蔚然成风,涌现出姜席镇席楠和六巷乡艾利军夫妇、姜席镇贠琛和洛峪镇赵双妹夫妇、十里镇郑文强和西高山董玉红夫妇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践行文明新风尚。本届乞巧女儿节上的集体婚礼,不仅是对千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更是西和县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见证,让清新质朴的文明之风吹拂城乡大地,润泽万千民心。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