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雷军在发布会上高喊“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这位企业家却更多地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他的微博仍在更新,但内容已然不同往日。
2025年下半年,商业场正上演着一场奇特的“静音模式”。
曾几何时,雷军在发布会上高喊“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这位企业家却更多地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他的微博仍在更新,但内容已然不同往日。
不仅雷军,更多商业领袖选择了沉默:马云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停留在2024年底;刘强东的微博账号已经7年没有更新内容;就连最爱发声的罗永浩,也只是在直播间大谈销售之道……更不用说任正非这样的商业领袖,更是不轻易面向公众作出演讲。
这些曾经站在聚光灯下的商业巨子,仿佛一夜之间,集体选择了沉默。这是企业宣传策略的转变,还是整个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商界可谓热闹非凡。新品发布会堪比明星演唱会,企业家个人IP成为流量密码,各种金句频上热搜。营销造势、概念炒作、估值游戏......这些“外家功夫”确实让一些企业快速崛起,甚至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成长速度。
但喧嚣终会散去,泡沫终将破裂。那些靠营销噱头支撑的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竞争面前不堪一击;那些建立在资本泡沫上的商业模式,在经济周期调整时轰然倒塌。
历史从不新鲜。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那些只会讲故事的公司纷纷倒下,真正注重产品、技术、服务的公司却活了下来,并成长为今天的科技巨头。如今的情形,何尝不是历史的重演?
大佬们的“静音模式”,或许正是对这种商业规律的集体警觉。当花架子不再奏效,当消费者回归理性,企业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根本?
中国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真正的高手,往往更重视内功的修炼。
任正非曾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但大佬们的沉默,不代表企业的停滞。相反,这往往意味着企业正在经历重要的战略调整期。
雷军减少公开露面的同时,小米正在全力推进高端战略和汽车业务;马云淡出公众视野后,阿里云正在加速向深度服务转型;刘强东沉默的背后,是京东物流正在进行的精细化运营改革。
这些调整需要时间,需要专注,需要远离喧嚣。
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说:“当企业家开始沉默,往往意味着他们正在思考真正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消费者更加理性,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本更加谨慎,技术变革更加迅猛。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浮于表面的营销伎俩都难以持续,唯有扎实的内功才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
企业家们的“静音模式”,或许标志着中国商业文化正在走向成熟。
从追求快速成功到注重可持续发展,从热衷概念炒作到专注价值创造,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组织能力建设,这些转变无不体现着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强大的力量往往并不张扬。企业家的沉默,可能正是为了积蓄这种力量。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地缘政治、技术革命、消费变迁、疫情反复......各种变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极其复杂的商业环境。面对这种环境,任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带来致命后果,深思熟虑比盲目行动更加重要。(完)
【好文推荐】
·用户运营:以顾客为中心是行动,不是口号!
·用户运营:那些All in私域的品牌,最后都怎么了?
·私域运营:90%企业死在对人性的傲慢里!
·私域运营:做社群3个月跑通千万路径,这家银行凭什么?
来源:江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