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水平医院建设驶入快车道,港澳居民跨境就医增长27.9%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6:25 2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正呈现加速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港澳居民在珠海就诊总诊疗量达28.52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27.9%。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是珠海市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系统性工程。8月28日,记者从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召开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正呈现加速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港澳居民在珠海就诊总诊疗量达28.52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27.9%。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是珠海市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系统性工程。8月28日,记者从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珠海与澳门以及香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沟融越来越频密,在体制机制创新、传染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训交流等多方面与港澳共融共通。

通气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湾区医疗高地崛起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介绍,珠海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成效显著。2025年全市共安排8个卫健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75.78亿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等项目预计年内完工,将进一步提升珠海医疗服务的硬件水平。目前珠海已拥有6家三级甲等医院、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和3家省高水平医院,市域内住院率达97.5%,位居全省第三。

在专科建设方面,珠海现已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52个,可成熟开展恶性肿瘤消融、心脑血管介入、器官移植等高难度诊疗技术。2022至2024年间,三家高水平医院的CMI指数(病例组合指数)持续上升,四级手术量逐年增加,而次均住院费用则逐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高水平医院的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接收的异地就医患者数量逐年增长,2024年异地来珠就医达57.6万人次,同比增加7.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87.95%,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正逐步向三级医院靠拢。

跨境医疗突破频频,大湾区融合加速

珠海在深化健康湾区建设方面实现多项突破。2025年,珠海与澳门签订医院“点对点”跨境转运备忘录,5家医院开通救护车点对点跨境转运服务,极大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跨境转运效率。今年5月首次珠澳跨境转运服务启动,全程仅用39分钟,创造了跨境医疗救援的新速度。

今年8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姜小飞主任团队与澳门镜湖医院心内科谭冠昶主任团队携手,成功为一名74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高难度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该手术作为2025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重要环节之一,面向全国进行实时直播,并通过跨境转播连接国际团队,展现了珠澳两地心血管介入技术合作的领先水平。

此外,“港澳药械通”政策在珠海落地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4家医院获批成为指定医院,已引入药品9种、器械5种,服务超过200人次。2025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成功入选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为合资格香港长者提供费用保障,并实现电子病历跨境互通。

珠海还创新引入“港式医疗服务”,参照国际及香港标准建成14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为港澳居民提供同标准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港、澳资本在珠海设置医疗机构18家,港澳籍医师在珠海执业达185人。

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筑牢发展根基

高水平医院建设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今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以第一完成单位在全球顶级期刊《Cell》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菌抗噬菌体免疫的新机制。这是珠海市及该院继2021年成果登上《Nature》后,再次登上国际CNS顶级期刊。

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2021年以来珠海全市卫健系统全职或柔性引进和培养国家、省、市各类卫生专业人才称号人员约120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7人。截至2024年,珠海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博士学历人才658人,较2020年增加58.55%;硕士学历人才3328人,增加45.33%;高级职称人才3266人,增加38.92%。

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是珠海医疗建设的亮点。珠海与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打造“中西医融合精准医学中心”,依托“中医横琴大模型”建成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场景“数智门诊”。2024年启动的“中医药一条街”项目,打造了三个主题综合体,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及“治未病”理念。

罗福智表示,下一步珠海将持续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健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 | 记者 郑达

来源:事故侠客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