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三下午四点半,我蹲在幼儿园门口的梧桐树下,看着小糖攥着衣角的手指节泛白。她左边脸颊有道红抓痕,像条小蜈蚣趴在皮肤上,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
周三下午四点半,我蹲在幼儿园门口的梧桐树下,看着小糖攥着衣角的手指节泛白。她左边脸颊有道红抓痕,像条小蜈蚣趴在皮肤上,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
"老师,朵朵抢我蜡笔。"小糖抽抽搭搭地说,声音细得像蚊鸣。我蹲下来帮她理了理揉皱的刘海,目光扫过她身后的书包带——本该由孩子自己背的带子,此刻正绕在奶奶手腕上。
"奶奶说你小,背不动。"小糖奶奶搓了搓围裙上的油渍,语气里带着理直气壮,"我们小糖最乖了,从不讲别人坏话,肯定是朵朵不懂事。"
我看着小糖缩在奶奶身后的模样,突然想起上个月家长开放日。那时其他孩子争着举手喊"我自己会穿鞋子",小糖却蹲在角落,看着奶奶把她的运动鞋一只一只摆到脚边。奶奶弯腰帮她系鞋带时,小糖的手指在膝盖上绞出褶皱,始终没伸出去碰那只鞋。
"奶奶,我自己来。"我当时蹲在小糖旁边轻声劝。小糖抬头看我,眼睛亮了亮,刚要伸手,奶奶已经快手系好蝴蝶结:"我们小糖手嫩,别弄疼了。"
此刻小糖的抓痕还渗着细汗,我突然懂了:有些"保护",实则是给孩子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
"老师,小宇又和人打架了!"五年级的李老师气喘吁吁打电话时,我正整理儿童心理档案。小宇妈妈赶到办公室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蛋糕——今早小宇哭着要买,说"不吃就不去学校"。
"他就是太老实!"小宇妈妈抹着眼泪,"昨天我问他为啥打架,他说强强抢橡皮。我教他'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忙',结果今天强强又推他,他就动手了。"
我想起第一次见小宇的场景。那是他刚上一年级的家长会,妈妈举着手机录视频,小宇缩在教室最后一排,眼睛盯着地面。班主任让孩子们轮流说"我喜欢自己"时,小宇的嘴唇动了动,声音轻得像飘在空气里:"我喜欢…妈妈说的。"
"小宇妈妈,你记得小宇第一次和小朋友抢玩具吗?"我翻出他的成长记录册,"上学期家访你说,'他才六岁,懂什么?让着别人是美德'。可当他被抢了三次水彩笔后,你教他'要告诉老师',却没教他怎么自己要回来。"
小宇妈妈愣住了。她突然想起上周早晨:小宇哭着说强强把他的铅笔盒扔地上,她一边擦眼泪一边哄:"别怕,妈妈明天找老师说。"结果第二天,强强妈妈堵在办公室门口:"我们家强强才是一贯让着他的!"
"您看,"我指着小宇的绘画作业——画纸上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其中一个脑袋被涂成黑色,"这是他上周画的《我和朋友》。他说'强强总抢我东西,我讨厌他',但您知道他为啥没告诉老师吗?"我轻声问,"因为他觉得'告诉老师'是解决办法,可当这办法没用时,他只剩最原始的'打回去'。"
那天傍晚,小宇妈妈蹲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小宇蹲在地上用胶棒粘碎了的铅笔盒。"妈妈,"小宇突然说,"我明天想和强强说,这是我的铅笔盒,你要是喜欢,我可以借你用。"妈妈的眼泪啪嗒掉在胶棒上,刚粘好的笔盒又湿了一片。
---
"妈妈,我能选粉色的吗?"初中女生小棠站在文具店货架前,手指悬在粉色和蓝色笔记本中间。妈妈扫了眼价签,拽着她胳膊往收银台走:"粉色太幼稚,初一了选蓝色,耐脏。"
"可是……"
"没可是!"妈妈声音拔高,"你看隔壁小慧,什么都听她妈,成绩多好。"
小棠抿嘴选了蓝色,回家一路沉默。直到周五放学,她哭着跑来找我:"老师,她们说我是'提线木偶'!"
原来课间,小棠同桌小雨翻到她的蓝色笔记本,笑着说:"你妈又给你选蓝色啦?"小棠刚想辩解"我自己选的",小雨补了句:"你妈什么都管,你肯定没意见吧?"教室里哄笑炸开,有人喊:"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小棠,你上次说想参加演讲比赛,为啥没报名?"我问。她绞着校服拉链头:"我妈说'你准备得不够好',可我……我其实写了三稿。"
那天晚上,"老师,我今天翻她书包,发现抽屉里有本粉色笔记本,上面写着'我想选粉色,妈妈说蓝色好看'。她从小到大,选衣服、报兴趣班、交朋友,都是我替她做决定。我总怕她走弯路,可原来……原来我才是困她在弯路的人。"
---
三个月后,我在家长会上又见到了这三位妈妈。
小糖奶奶举着画本,眼睛笑得眯成缝:"我们小糖现在自己背书包!上周还说'奶奶,我自己会系鞋带',你看,这蝴蝶结系得比我还漂亮!"画本上,小糖穿红裙背粉包,旁边歪扭写着:"我自己做的决定,最棒!"
小宇妈妈翻着日记本,声音发颤:"他说'今天我告诉强强,我的橡皮不能借,那是我攒半个月零花钱买的'。强强愣了下,说'那我可以和你交换看漫画书吗'。"日记本最后一页,两个手拉手的小孩旁写着:"原来自己解决问题,比告诉老师更开心。"
小棠站在讲台上,举着粉色笔记本:"这是我第一次自己选的颜色。上周演讲比赛,我讲了《我的选择》,老师说我声音特别响亮。"她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妈妈身上:"妈妈,下次选文具,能不能先问我?"
散会时,小棠妈妈拉住我手:"老师,我以前总觉得'爱就是替他做决定',现在才明白,爱该是'陪他学会做决定'。"
---
放学路过操场,几个孩子追着皮球跑过。我看见小糖蹲地帮摔倒的小朋友捡沙包,小宇站在旁边递水壶:"你先喝,我回家还有。"小棠抱着粉色笔记本,和女生们有说有笑,发梢在风里轻扬。
孩子的铠甲,从来不是父母替他们铸的盾牌,而是家庭里练就的底气——是"你可以自己决定"的尊重,是"你的感受很重要"的看见,是"遇到问题,先想想怎么解决"的引导。
那些被欺负的孩子,不是天生软弱,而是在家庭里没学会挺直脊梁;那些被孤立的孩子,不是不懂交朋友,而是在家庭里没机会练习表达自己。
教育从不是替孩子走完人生的路,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
来源:白兔望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