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崔尚俭,现为潍坊青州市公安局城里派出所马驿山社区警务室主任。他默默深耕社区24年,调解纠纷、检查场所、服务群众早已成为“家常便饭”。2009年,他来到马驿山社区,一干就是16年。他带着一脑子的“巧办法”,既能用“巧思”化解矛盾,又会用“巧方”摸清底数,还善用“
崔尚俭,现为潍坊青州市公安局城里派出所马驿山社区警务室主任。他默默深耕社区24年,调解纠纷、检查场所、服务群众早已成为“家常便饭”。2009年,他来到马驿山社区,一干就是16年。他带着一脑子的“巧办法”,既能用“巧思”化解矛盾,又会用“巧方”摸清底数,还善用“巧劲”发动群防力量,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染霜,没有破获案件时的鲜花与掌声,但群众的一句“老崔靠谱”,就是最大的褒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生动内涵。
01巧解矛盾,甘做群众“解铃人”
在马驿山社区,提起社区民警崔尚俭,群众总会亲切地称呼他“老崔”。这个称呼里,藏着16年的坚守与群众的信任。
社区里的矛盾,多是“针尖对麦芒”的琐事:吵到楼下休息,小区内乱停车堵路......这些事看似不大,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升级。崔尚俭依托马驿山社区马扎议事厅,拉起了一张“矛盾联调网”,不搞“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共情点”。今年4月,辖区一小区住户因家中漏水,导致楼下墙壁被淹,楼下住户将自来水总水阀关闭,两家因此结怨产生纠纷,三番五次拨打110报警。派出所将该纠纷警情推送社区警务室后,崔尚俭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没着急下定论去评判,而是查找漏水点,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趟,最终发现楼上太阳能损坏漏水的问题,他立即协调物业、维修公司将太阳能修好,双方最终表示彼此谅解并握手言和。
16年里,崔尚俭厚厚的调解记录本换了一本又一本,累计起来有几十本。有人问他:“天天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不烦吗?”他总是笑着说:“你看,矛盾解开了,大家见面能笑着打招呼,社区里安安稳稳的,这就是成就感。”社区里的争吵少了、笑脸多了,这背后是崔尚俭用16年的光阴,把“火药味”调成了“人情味”。如今的马驿山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未发生因纠纷引发的案事件。
02巧绘“账本”,链起警民“连心桥”
在马驿山警务室办公桌的抽屉里,还藏着崔尚俭的“宝贝”——两本磨得发亮的笔记本。一本是“日常工作账”,密密麻麻记着每天需要开展的工作;另一本是“场所底数账”,清清楚楚列着所有场所的“家底”。这两本账,他每天必翻、每周必核,成了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指南针”。
日常工作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写满了社区的“烟火气”。6月3日,上午9点,调解李某和刘某的噪音纠纷;11点,检查了某商店,发现存在2处安全隐患,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下午3点,召开反诈宣传会,重点讲了投资理财诈骗。7月25日20时,接到某小区保安电话,有人醉酒闹事,到场后劝阻并通知家属来接。这些流水账似的记录,藏着崔尚俭的“工作秘密”:每笔记录后面都跟着“进度条”,解决完了就打勾,没办完的就画圈,第二天优先处理。“群众找咱办事,不能石沉大海,记下来心里才有数。”崔尚俭说。
场所底数账,更像是一本社区“百科全书”。辖区313家九小场所、9所幼儿园、4所中小学、1处加油站,每一家都有专属“档案页”。某超市,负责人叫什么,有几名员工;某某幼儿园,有多少孩子,今年去检查了几次,这些都一清二楚地记着。这本账的关键在“活”。他每月更新一次信息,哪家店新换了老板、哪栋楼新租了住户,都要及时补上。有人说现在有电脑,没必要手写,他却摇摇头:“纸上记得是事,心里装得是人。翻着本子,哪家有难处、哪里有隐患,一目了然,这才叫心里有底。”
如今,崔尚俭的“工作账”成了“服务清单”,“场所账”成了“安全指南”。他常说:“社区民警的本事,不在有多威风,而是能不能把这些‘账’算明白、办扎实。”
03巧聚合力,织密社区“平安网”
在马驿山社区,群众总会笑着说:“老崔脑瓜里全是‘金点子’,把社区的平安事,变成了大家都愿搭把手的实在事。”崔尚俭,靠“巧办法”激活社区群防群治力量,让“平安”二字在街坊邻里间生根。
“不是所有人都得干一样的活,得让大家‘做擅长的事’。”崔尚俭的“巧劲”就在这里。他根据社区、村居特点,给警务助理分了“片区包保岗”,让熟悉出租屋的小周专盯流动人口登记,让擅长沟通的老高负责商户信息收集;联合社区发动志愿者、退休大爷大妈组成“红袖标巡逻队”,每天早晚在小区广场、儿童游乐区转一圈,“他们熟门熟路,谁是新来的、谁家门窗没关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群防群治不是各干各的,得像拧麻花一样拧成一股劲。”崔尚俭的另一个“巧办法”,是给社区、警务助理和居民搭起了“快速响应链”。他给每个小区、村庄、九小场所都建了“平安微信矩阵群”,群里有社区干部、警务助理、商户代表、物业和群众。谁发现单元门坏了、楼道有异味,拍张照发到群里,崔尚俭就第一时间到场,社区协调物业跟进,群众帮忙盯着进度,小事不过夜、大事齐商量。另外,每个小区的楼道和村居的宣传栏里都张贴着崔尚俭的联系电话,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他打电话。群众经常开玩笑地说:“老崔的电话就像时刻在身边的110。”
崔尚俭用这些看似平常的“巧办法”,把社区的“独奏曲”变成了群防群治的“交响乐”,让平安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发芽,慢慢长成了守护社区的参天大树。
扎根社区24年,用脚步走出辖区的四季安稳。“要想干好工作,只有责任心,才会在面对复杂的社区工作时多动脑子、想出路;只有责任心,才懂得让群众满意,就是要办实事、干真事。”崔尚俭就是这样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真心打磨邻里情、用匠心守护万家暖,在寻常巷陌间,织就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网。
来源:看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