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古战场”、齐鲁“百泉村”。太河镇东东峪村是一处建村600多年的传统古村落,是“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东东峪村构建“集体经济主导、多元主体参与、村民深度受益”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家门口就业、全链条增收”。
春秋“古战场”、齐鲁“百泉村”。太河镇东东峪村是一处建村600多年的传统古村落,是“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东东峪村构建“集体经济主导、多元主体参与、村民深度受益”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家门口就业、全链条增收”。
从“灶台烟火”跃升为“流量经济”。东东峪村以“大锅菜”破题打造文旅IP,激活乡土味道的经济潜能。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自今年3月底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免费品尝“大锅菜”活动,每周末平均每天进村5000人左右。大锅菜场地规模800平方米,设置60张桌子,300多个板凳。截至目前已做600锅菜,吸引游客30万人,有7万人吃上大锅菜,客流量最高峰时日接待量可达1万余人次。
借助新媒体重塑乡村故事。东东峪村抢抓短视频风口,以“大锅菜直播+非遗展演+民宿探访”为内容主线,构建“书记带头+村民主播+平台赋能”的直播生态,用“云端烟火气”打破地域边界,实现乡村资源“破圈”传播与精准引流。抖音网络矩阵培养7名主播,村书记第一次免费大锅菜直播花费500元成本,提供100人就餐,实现20万人的抖音浏览量。截至目前,东东峪村共播出了1100场,最高的有近5万粉丝,浏览量累计8000万次。
盘活闲置资源,念好“民宿经”。借助深厚的生态底蕴和古村落资源,东东峪村以“宿在山野、食在地头、游在山水”的全链条体验,激活乡村沉睡资产。东东峪村有“泉溪人家”“杏花居”“枫山小筑”“秀水雅居”“溪水缘”等民宿20多家,其中叮咚小院作为一家五星级民宿,近三年共接待4.5万人次(22年1.2万人次、23年1.5万人次、24年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33万元(22年200万左右、23年210万、24年223.7万),游客群体主要来自济南、东营,以家庭出游为主。
文化传承助力市场活化,打造文旅融合新路径。东东峪村以“百泉叮咚 非遗放彩”周末非遗大集为平台,整合陶瓷烧制、鲁派内画、刻瓷、曲艺、锣鼓等传统技艺,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参展项目共计40-50项现场展示,同时,融入式展销淄川肉烧饼、煎饼、峨庄肉蛋、水煎火烧、肴鸡、香肠、豆腐干、肉干等淄川各类非遗产品。东东峪村通过“展演+市集”立体化运营,打造“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场景,大集共有200余个摊位,摊位类型有非遗类、特色美食类、农产品类、手工类。
从大集开始到目前为止,本村盛产的花椒、蜂蜜、山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游客们青睐,全村农副产品销售450万元,日营业额最高达10万元,村民人均增加1000多元,大集带动全村80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200人。东东峪实现了“非遗产品+农副产品”文化传承与市场活化的双赢实践。
打通城乡流动堵点,创新“一站直达、精准接驳”旅游定制公交。目前,东东峪村开通了桓台—东东峪村、博山—东东峪村、临淄—东东峪村、周村—东东峪村、淄博经开区—东东峪村、淄博高新区—东东峪村、张店区—东东峪村7条直达公交,缩短了游客“走进来”与农产品“走出去”的时空距离,兼顾游客引流与产业外联,为“城乡互动、文旅富民”注入可持续动力。
“流量进村”倒逼基础设施提升。东东峪村统筹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配套全链条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导游导览系统、标识导视牌及应急服务站,提升游客体验。东东峪村以“美颜”工程重塑乡村底色,投资1000万元,设立景观标识牌12个,完善了步行栈道、酒坊一条街、小型游乐场等特色场景激活乡村活力,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筑牢韧性支撑。目前正在实施进村路环线工程,计划投资460万优化交通网络,增强村庄可达性。同时投资400万打造“叮咚欢乐谷”沉浸式娱乐空间,丰富旅游业态。东东峪村通过“美颜工程+文旅配套”双轨并行,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景区化乡村的转型,为同类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淄川区文旅局旅游事业服务中心 战炜
来源:淄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