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健康科普】蚊子叮一口,关节却剧痛!警惕“基孔肯雅热”,你需要知道这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7:05 2

摘要:随着夏季蚊虫们的猖獗活动,它们所传播的疾病也逐渐走入了人们视线当中。除了大家熟悉登革热,还有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同样需要警惕。它的名字听起来陌生,但感染后可能让人“痛到弯腰”(基孔肯雅在非洲土语中意为“弯曲”)。今天,

随着夏季蚊虫们的猖獗活动,它们所传播的疾病也逐渐走入了人们视线当中。除了大家熟悉登革热,还有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同样需要警惕。它的名字听起来陌生,但感染后可能让人“痛到弯腰”(基孔肯雅在非洲土语中意为“弯曲”)。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疾病!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如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广泛,且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导致本地传播疫情风险也日益升高,

二、蚊子是如何成为基孔肯雅热的“帮凶”的?

“人→蚊→人”的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此时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即可传播病毒。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该病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在我国,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广泛,7—11月为我国报告病例高峰期。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

它的典型症状包括:

✅ 突发高热(可达39°C以上):一般发热一天到七天。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三天到五天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酸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 剧烈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周-3周缓解。 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 皮疹(类似登革热,躯干或四肢出现红斑):通常在发病后2-5天后出现,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上述症状一般具有1-12天的潜伏期,多为3-7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如果近期去过疫区或被蚊子频繁叮咬,并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四、确认感染后该怎么办?

目前没有特效药或疫苗,治疗仍以支持性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为主:

退烧止痛: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

多喝水、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

严重关节痛可咨询医生进行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

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心,大多数患者1-2周可自愈,但部分人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需耐心康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患者需住院防蚊隔离,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隔离。若不住院,需自行居家隔离,避免蚊虫叮咬。辖区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提供隔离指导。家人也需做好防蚊措施,共同暴露者需进行12天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五、预防是关键!防蚊比治病更重要

清积水:花瓶、轮胎、水桶等蚊虫滋生地及时清理;

防叮咬:户外活动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

装纱窗:家中安装防蚊纱窗,睡觉用蚊帐;

旅行注意:去热带地区前查询疫情,做好防护。

基孔肯雅热虽不如登革热“出名”,但关节剧痛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夏季蚊虫活跃,防蚊灭蚊是关键,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远离蚊媒疾病!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急诊科简介

急诊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重点建设科室之一,承担医院及周边百姓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工作;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设有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重症监护室、诊室(急诊眼科1个、急诊全科1个)等多个功能区,开放床位14张、输液椅12张,配备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心肺复苏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床边血滤机、全自动洗胃机、血气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眼压仪、裂隙灯、蜡疗机、红外线治疗仪、疼痛治疗仪、空气波治疗设备等多台治疗及抢救设备,具备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

急诊科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开放式工作制,可熟练完成心肺复苏术及各类急危重症抢救,对各类眼科急症、高血压危象、急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危象、各种原因的休克、急性创伤、清创、缝合、换药等危重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地址: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一层西侧

撰稿:宫子阳 张智玺 于 雪 梁 颖

编辑:朱若维

排版:王文昭

审核:张丽霞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