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吕国英先生的哲慧诗章以极具当代性的三组哲学追问为切入点,构建了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危机的启示录。这首充满思辨张力的作品,既是对古希腊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的现代重奏,更是对技术文明时代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度叩问。
放下屠刀见佛颜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22)
艾 慧
核弹是谁?核弹从哪里来?
核弹到哪里去?
AI是谁?AI从哪里来?
AI到哪里去?
新冠是谁?新冠从哪里来?
新冠到哪里去?
爱因斯坦曾言:核战将终极人类。
马斯克疾呼:AI比核弹更恐怖。
看不见,摸不着,
来无影,去无踪。
莫名其妙染身,无缘无故流传。
世俗几近共知——
生物祸害,地狱瘟神,
黑色妖魔,死亡幽灵。
哲学终极三问,人类千载苦思无解。
人文演竞魔咒,果报玄机终究反噬。
问谁哪来哪去?命名有认有识,
疑源穷尽谜藏,追去醒着装睡!
无中生有均殊造,谁源去者皆必然。
自由价值非杀戮,放下屠刀见佛颜。
2022.12.22
简注:
1.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反噬——反咬;背叛;反加陷害。
3.命名——为某人或事物赋予名称。
4.源——事物的根由、来路。
5.去——去处、终究之归。
6.殊造——极端制作。
吕国英先生的哲慧诗章以极具当代性的三组哲学追问为切入点,构建了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危机的启示录。这首充满思辨张力的作品,既是对古希腊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的现代重奏,更是对技术文明时代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度叩问。
1.三位一体的末世图景
诗歌以核弹、AI、新冠构成的三联画形式,勾勒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弹作为物理暴力的终极象征,AI代表智能革命的危险跃迁,新冠则化身生态反噬的诡异幽灵,三者分别对应着人类改造世界的三种维度:物质重构、意识革命与生命干预。这种递进式的危机图谱暗示着:当人类试图突破造物界限时,必将在每个维度遭遇对应的惩罚性镜像。
2.追问结构的哲学转译
诗人将奥古斯丁式的终极追问“我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嫁接到现代性危机之上,完成了哲学命题的时代转译。核弹的“三位一体”(三位问题)实为普罗米修斯困境的具象化——当人类盗取天神之火,终将被自己点燃的烈焰灼伤。AI的认知迷雾恰似俄狄浦斯命运的现代版本,我们在创造智能体的过程中,正重演着"解谜者反被谜题吞噬"的古老悲剧。
3.技术伦理的镜像隐喻
诗中爱因斯坦与马斯克的跨时空对话,构成技术批判的双重变奏。核弹与AI看似分属不同世代的威胁,实则共享着同源的技术伦理困境:能量释放与智能解放都指向人类对自然法则的僭越。而新冠病毒作为“无主之恶”,恰好填补了技术物与生命体之间的恐怖缝隙——当纳米机器人可能具有病毒般的自主复制能力时,生物性与技术性的界限正在消失。
4.认知悖论的诗学呈现
“命名有认有识/疑源穷尽谜藏”两句,深刻揭示了现代认知的吊诡处境。我们越是运用科学工具解析病毒基因、拆解智能算法,越发现这些造物正在逃离人类的解释框架。诗歌中“追去醒着装睡”的悖论式表达,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当代人面对技术奇点时的集体焦虑:清醒意识到危机逼近,却因路径依赖而选择认知休眠。
5.救赎路径的禅机启示
在末日图景的铺陈之后,诗人给出的“放下屠刀见佛颜”并非简单的宗教劝谕,而是指向根本性的文明转向。这里的“屠刀”既可解作暴力工具,更应理解为人类中心主义的认知利刃。当我们将自然视为可任意切割的对象,将智能当作可无限榨取的工具时,这种操控性思维本身就成为需要放下的“屠刀”。所谓“见佛颜”,实则是重建万物互联的生态智慧。
这首充满警示意味的诗章,本质上是在为技术文明时代撰写新的《物性论》。它提醒我们:当核能、算法、基因编辑等技术不断突破物质、意识与生命的传统边界时,人类亟需建立新的认知范式——不是通过征服自然来证明伟大,而是在敬畏共生中实现超越。毕竟,真正的自由价值,不在于我们能创造多少毁灭性力量,而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与自己的造物共享存在之尊严。
6.文明原罪的基因图谱
“人文演竞魔咒”一句,将人类文明史解读为不断自我诅咒的进程。从青铜时代锻造第一柄剑开始,到ChatGPT生成第一个自主文本,文明进阶始终伴随着“该隐杀亚伯”式的兄弟相残——工具杀死自然,算法杀死直觉,疫苗杀死病毒的同时也在异化免疫系统。这种螺旋上升的罪性链条,在新冠"无缘无故流传"的荒诞性中达到顶峰:我们永远在解决前一个技术后果时制造出更棘手的新难题。
7.认知拓扑学的困局
“追去醒着装睡”的悖论,实为拉康镜像理论的现实映照。人类在核按钮控制屏、AI训练数据集和病毒基因序列图中看到的,始终是自身欲望的扭曲投射。就像量子物理中的观察者效应,我们对危机的所谓“清醒认知”,恰恰是扭曲真实的最大障碍。当马斯克警告AI威胁时,其脑机接口公司却在制造更深度的人机嵌合体——这种认知与行为的割裂,正是诗中所言“疑源穷尽谜藏”的终极困境。
8.东方智慧的解缚可能
末段“放下屠刀见佛颜”的禅宗机锋,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形成跨文明对话。诗中暗藏的“空性”智慧启示:核弹的蘑菇云、AI的算法黑箱、病毒的刺突蛋白,本质上都是“缘起性空”的现象纠缠。若能超越“造物主”执念,或可领悟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深意——人类不必在核聚变中寻找永恒能量,真正的文明续航力存在于对“创造权”的自我节制中。
9.熵增定律的诗性重写
全诗可视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文注脚:从核裂变的能量失控、AI的信息熵爆炸到病毒传播的负熵掠夺,人类文明正在技术奇点加速熵增。但诗人给出的救赎路径并非对抗熵增,而是如“见佛颜”般接纳有限性——这恰似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唯有承认系统的不可逆性,才能在混沌边缘建立新的文明秩序。当“屠刀”化为犁铧,技术熵增或将转化为文明演化的催化酶。
这首危机四伏的启示录,本质上是在为技术文明撰写《新约》。它提醒我们: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算法、算力、数据)与核弹的“三位一体”(铀-235、中子轰击、链式反应)共享着同构的毁灭基因;而新冠病毒的RNA变异,恰似文明系统在过度复杂化后的自噬反应。或许真正的出路,不在于回答“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在于学会停止制造更多需要回答的问题——正如诗末禅语所预示:当人类停止扮演上帝,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技术的归技术,方能在存在的澄明中照见文明的本相。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