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嚼不咽,矮油,我可真机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4:04 2

摘要:小马是个年轻小姑娘,体重正常,不过她觉得自己可能体脂肪略高,还想调整一下,所以来营养门诊就诊。人体成分分析显示:BMI值和骨骼肌的含量都正常,体脂肪有点偏高,建议脂肪的控制应该减少1.7公斤。

小马是个年轻小姑娘,体重正常,不过她觉得自己可能体脂肪略高,还想调整一下,所以来营养门诊就诊。人体成分分析显示:BMI值和骨骼肌的含量都正常,体脂肪有点偏高,建议脂肪的控制应该减少1.7公斤。

小马是个非常听话的患者,张媛媛医生给出减重方案后,每天都进行饮食、运动的打卡,但是一个月了,体重变化并不明显,医生很疑惑,通过微信和小马沟通:

原来,小马是个“碳水脑袋”,减重期间医生又不让吃很多碳水,咋办呢?小马灵机一动,光嚼不咽,嚼完了吐出来,也解馋了,还没真吃!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一个月体重卡住不动终于破案了,医生跟小马做了详细解释,指出光嚼不咽并非如她所想那般。小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不再嚼吐。

一个月后,人体成分分析显示:小马的体脂百分比由25.2%,降低至20.4%,并且骨骼肌也有提升,评分也从81分提升至83分,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减了体脂,最终达到她期望的体重。

“嚼吐” 这种行为在减重人群中并不少见,但科学研究表明,它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热量摄入,还可能带来反效果。

1. 消化从口腔就已开始,热量已部分吸收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口腔会分泌唾液淀粉酶,这种酶会分解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使其部分转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即使不吞咽食物,这些糖分仍可能通过口腔黏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影响代谢。

此外,咀嚼过程中,食物中的游离糖、脂肪和盐分也会溶解在唾液中,被无意识地咽下。研究显示,嚼吐行为仍可能导致约30%-50%的热量被吸收,远非"零摄入"。

2. 大脑被欺骗,食欲不减反增

咀嚼行为会刺激大脑的奖赏系统,尤其是对高糖、高脂食物的咀嚼,会促使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满足感。但如果没有真正进食,大脑会误以为"能量即将到来",却迟迟得不到补充,反而加剧饥饿感,导致后续暴饮暴食的风险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嚼吐者"发现,自己不仅没瘦,反而更容易失控进食,甚至发展成进食障碍。

3. 浪费食物,破坏健康饮食心态

嚼吐行为容易让人陷入"假性解馋"的心理依赖,既无法真正享受食物,又可能因愧疚感影响心理健康。此外,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节律,甚至导致胃酸分泌紊乱。

科学减脂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选择低热量、高饱腹感的食物:如蔬菜、优质蛋白例如鸡胸肉、鱼虾、全谷物等,既能满足食欲,又不会摄入过多热量。

细嚼慢咽,让大脑感知饱腹信号:研究发现,进食速度慢的人更容易控制体重。

合理分配碳水,避免极端戒断:完全不吃碳水容易引发强烈渴望,可采用"低碳但不断碳"的策略,如选择红薯、燕麦等低GI碳水。

调节进食心理:减少看吃播或美食视频的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食欲刺激。

嚼吐看似"聪明",实则违背生理规律,既不能有效减重,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科学减脂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进食习惯,而非自欺欺人的"假吃"行为。

张媛媛

市三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免疫学会营养免疫分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营养学会特医食品与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临床营养专科分会委员

大连市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专家组成员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肿瘤、术前术后等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超重、肥胖患者的营养减重治疗及老年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

内科营养(减重)门诊:周三、四下午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