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1日上午9时42分,湘机中学教学楼被刺耳的警报声打破宁静。走廊里,橙红色的烟雾快速蔓延,这场“突袭式”演练,让校园瞬间切换至战备状态。全校师生闻令而动,立即按消防逃生预案,以“教科书式”的应急反应展开撤离行动。
3月21日上午9时42分,湘机中学教学楼被刺耳的警报声打破宁静。走廊里,橙红色的烟雾快速蔓延,这场“突袭式”演练,让校园瞬间切换至战备状态。全校师生闻令而动,立即按消防逃生预案,以“教科书式”的应急反应展开撤离行动。
“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教学楼发生火灾,全校师生立即按消防逃生预案展开行动……”随着广播指令响起,各班学生迅速捂住口鼻,弯腰低身,在班主任引导下排成两列纵队,沿着预定路线有序撤离。楼梯转角处、安全出口旁,值守教师严阵以待,手势指引与安抚话语交织,确保人流顺畅无拥堵。从五楼教室到操场集合点,最后一个班级仅用时5分32秒即完成撤离,全程无一人摔倒、无人遗漏,展现了日常训练积累的扎实应急素养。
“首次集结十分钟,如今压缩至5分32秒,这248秒的跨越,正是体系化训练的直观体现。”副校长黄健在总结时,欣喜地展示了数据变化,“当警报骤响,我观察到绝大多数同学已能规范完成‘三步法':冷静研判火情、快速选择逃生路径、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这正是日常浸润式安全教育结出的果实。”他特别提及汶川地震中“最牛校长”叶志平的事迹,该校因常年坚持应急演练实现全员生还。“唯有平时练真格,战时方能保平安。”黄校长要求师生将每次演练视为生命教育课,增强以练为战强意识,让防护技能成为伴随终生的铠甲。他要求不断强化校园安全体系的“铁三角”架构:完善预案是支撑框架,定期演练是动态纽带,意识培养才是核心内核。“安全不应是墙上的标语制度,而应化作师生心中的行为准则。”他勉励全体师生,要把每次演练视为生命教育课,让防护技能成为伴随终生的铠甲。
演练的另一“重头戏”——湘潭市岳塘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服务队带来的沉浸式安全课。宣讲员张桁溯通过模拟火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报警三要素”(地点、灾情、危化品),示范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并操作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佩戴。在互动问答环节,学生化身“火场指挥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
演练刚收官,安全强化行动随即启动。湘潭市岳塘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服务队不仅针对校园保安、食堂员工、行政教辅等重点岗位开展专项培训,还深入教学楼、食堂后厨、宿舍等关键区域进行隐患排查。通过“培训+排查”双轨机制,既提升重点人群的安全处置能力,又全面加固校园安全防护网络,构筑起“人防+技防”的双重保障。
演练不是终点,而是安全进化的起点。党委书记唐新球表示,学校已规划“平安校园”升级路线图,本次演练是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后续将持续开展防踩踏等主题演练,同步推进“每月安全主题日”计划,通过“理论充电-实景演练-复盘提升”的闭环机制,编织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防护网。(作者:宋卉)
来源:中国教师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