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挑战“他汀”地位?一年只打2次的“降脂针” 新适应症获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4 18:02 2

摘要:2025年7月31日,有报道声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作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决定:批准“一年只需注射2次”的降胆固醇药物---“英克司兰钠(Inclisiran)”修改其临床适应症。

2025年7月31日,有报道声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作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决定:批准“一年只需注射2次”的降胆固醇药物---“英克司兰钠(Inclisiran)”修改其临床适应症。

这意味着,这款在过去“只能与他汀进行联用”或者“只有在他汀不耐受、存在禁忌时才可单独应用”的注射类降胆固醇药物,如今被允许“单独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简言之,从此以后,美国的高血脂患者便可以从治疗初期就直接选择“英克司兰钠”,而不必再以他汀作为降脂治疗的“唯一起点”。

这一重大变化,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英克司兰钠正向他汀发起正面挑战”,甚至有人预言“他汀或将因此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这一事件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相信很多正在使用降脂药的高血脂患者,一定会有兴趣。

一说到他汀类降脂药,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它的不良反应。

确实,自从上世纪末、他汀问世以来,围绕它的安全性争议就从未停歇过。

有关他汀最常见的担忧包括: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肌酸激酶升高等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研究则是提示,他汀还可能影响人体的血糖代谢,使部分患者出现血糖异常、糖尿病风险升高。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的患者来说,这些潜在的不良反应无疑会让人心生顾虑,它们也因此成为了他汀最受“诟病”的地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

然而,即便如此,“他汀”在降血脂领域却仍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比方说,当前,在我国非常权威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就明确提到:

他汀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中等强度他汀”是中国人降脂治疗的【首选】;并且,只有当“中等强度他汀”难以让血脂达标时,才考虑在他汀的基础之上联合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又或者,只有当患者确实无法耐受他汀时,才建议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替代。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

这大概是因为,虽然他汀的不良反应风险确实存在,但总体发生率却不高,大多数患者仍可较好地耐受。

而更为重要的是,几十年来的临床实践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经反复证明: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能显著减少心梗、中风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一点至今的确还没有其他药物能够完全替代。

客观来说,与他汀相比,后来陆续上市的一些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在安全性方面似乎表现得更令人放心。

例如,依折麦布和海博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临床上副作用少见,通常耐受性较好;而以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以及英克司兰钠等为代表的“PCSK9抑制剂”更是以“靶点精准”和“安全性良好”著称,很少出现肌肉损伤或肝功能异常。

不过,依折麦布/海博麦步虽然可以单独用于降脂,但其降脂效果偏弱,通常只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约20%,难以与“中等强度他汀”相媲美。

至于“PCSK9抑制剂”,虽然降脂幅度可达到50%-70%,安全性也不错,但它们从一开始就在临床适应症上被严格限制了:必须他汀联合使用;又或是,只有在他汀不耐受或存在禁忌的情况下,才允许单独使用。

英克司兰钠注射液 用药适应症(中国)

可以说,这一“制度性门槛”,正是让“PCSK9抑制剂”这类药物很难真正”撼动”他汀的关键所在!

但很多时候,事情的改变,也是从这里开始发生……

既然,限制“PCSK9抑制剂”撼动他汀地位的关键一环是这些药物的“临床适应症”。那么,从“修改适应症”入手,便是尝试“撼动”他汀的第一步。

毕竟,要想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就必须得先让药物能够在临床上被独立地使用。只有有了足够多的患者单独使用这些药物,才能积累起与他汀相对比的数据,也才能为未来改写医学指南创造条件!

应该说,2025年7月31日,美国FDA批准“英克司兰钠”的适应症修改,正是顺应了这种策略。

过去,“英克司兰钠”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要么必须与他汀进行联合,要么,就只能在他汀不耐受或禁忌的情况下作为替代。而如今,它却可以直接单独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未来,当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能够充分证明:单独使用“英克司兰钠”的降胆固醇效果与心血管保护作用都不弱于甚至更强于他汀时,那就是真正可以“动摇”他汀了!

那么,为什么是“英克司兰钠”这款药物呢?这就与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了。

首先,其安全性数据良好,不容易引起转氨酶升高、肌肉损害以及血糖代谢异常等问题。

其次,“英克司兰钠”的降胆固醇效果适中,单独使用时,可以带来约50%(46%)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

这一效果稍强于大多数“中等强度他汀(只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25%-50%)”,但又不至于像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那样会带来50%-70%的过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英克司兰钠”的用药便利性极好,除第一年需要注射3次以外,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总共只用皮下注射2次。

与他汀需要每天口服至少一次、以及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需要每月至少皮下注射1次相比,的确是方便了很多!

尤其是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人会因为每日服药、不良反应等问题而漏服甚至停服“他汀”。

相较而言,一年只用注射2次、安全性更有优势的“英克司兰钠”的的确确有可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在现实层面上为这些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带来比他汀更多的获益。

因此,从FDA的角度来看,此次“英克司兰钠”临床适应症的修改,绝不仅仅是“放宽限制”这么简单。

一旦未来的真实世界数据和对照研究能够证明:单独使用“英克司兰钠”在疗效、心血管保护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优于他汀,那么,就真的有可能“撼动”他汀了。

虽然,“英克司兰钠”新适应症的批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吹响了“撬动”他汀地位的号角。但是,要说他汀会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这还是言之过早!

尽管,他汀确实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不良反应问题,但总体来说,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都还是比较低的。现实当中大多数高血脂患者,其实完全可以耐受他汀。

与几十年来,他汀在全世界范围内积累的充分的“心血管保护”证据相比,这些相对可控的风险,还是值得去冒的。

除此以外,从现实层面来看,他汀还拥有着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这就是它的价格体系与药物可及性!

经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他汀,已经大规模进入国家集采,价格极其低廉,普通患者几乎可以用几元或几十元钱就买到一个月的药。

并且,他汀在城乡、乃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轻易获得。这种普及度,是目前任何新型降脂药物都难以比肩的。

相比之下,“英克司兰钠”在中国的现实处境却显得有些“高高在上”:年治疗费用接近2万元,尚未纳入医保,甚至在部分大型医院也未必能买到。

对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英克司兰钠”更多还是属于一种“听说过、但用不起”的药物。

因此,至少在我国,“英克司兰钠”要想真正撼动他汀的地位,还必须跨过几道重要的关口。

首先,“英克司兰钠”需要获得我国国家药监部门的适应症修改批准,让更多患者在临床上有机会单独使用(有传言已经在进行当中)。

其次,要积累足够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证明“英克司兰钠”不仅降脂效果好,而且“心血管保护作用”不弱于他汀。

最后,还得大幅降价并被纳入医保报销体系。

只有在完成了上述所有的步骤以后,“英克司兰钠”才有可能完全替代他汀,并让他汀“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他汀在短期内依然会是降脂治疗的主力用药,这一点几乎没有悬念!

但随着“英克司兰钠”临床适应症的修改,未来他汀是否还能继续稳坐【基石】地位,就要“拭目以待”了。

综上所述,FDA此次批准“英克司兰钠”适应症的修改,无疑是向他汀的传统地位发起了第一次正面“挑战”。

但即便如此,从现实来看,他汀却仍然不会在短期内就退出历史舞台。其价格低廉、证据充分、可及性高,这些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还难以被替代。

从长远来看,这一变化预示着:降脂治疗将逐渐走向“多元化”,未来或许会逐渐形成“多药并行”,而不再是“他汀独大”的格局!

【参考文献】

1,Novartis twice-yearly* Leqvio® (inclisiran) receives FDA approval for new indication enabling first-line use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2月 第21卷 第2期

来源:健身的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