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骨干、冲刺收官、备战新程!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以培训蓄力,点燃志愿助残事业发展新动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3:45 2

摘要:8月26日,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下称“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全国志愿助残骨干培育赋能交流活动启幕,为助残志愿服务从“有温度”向“高品质”跨越注入了关键动能。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基础保障”向“品质赋能”延伸,助残志愿服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8月26日,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下称“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全国志愿助残骨干培育赋能交流活动启幕,为助残志愿服务从“有温度”向“高品质”跨越注入了关键动能。

据记者了解,本次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和志愿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旨在“聚力赋能、提质增效”,聚焦《“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和《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完满收官,共谋“十五五”志愿助残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共建“平等、融合、共享”社会环境,培育扶残助残的社会文明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共商志愿助残发展大计,凝聚事业前行力量

本次活动以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为契机,会同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与志愿助残服务同仁共商未来发展大计。来自中国残联、山西省残联、大同市残联及地方残联组联部、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及地方助残社会组织的代表参加,各省级残联组联部负责同志、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秘书处有关同志线上线下列席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为志愿助残提供遵循、指明方向。”中国残联副理事长钟秀明在活动中表示,志愿助残服务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崇高事业、人道事业、文明事业,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协会今年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工作,是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的开拓者,为志愿服务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协会历经成长已成为连接残联组织和基层志愿助残组织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

活动中,与会人员重温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于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报道实况。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以《守正创新续写志愿助残服务事业新篇章》为题报告协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他表示,一年来,协会在中国残联的坚强领导和组联部悉心指导下,在中央社会工作部五局、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围绕残疾人需求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推进落实《“十四五”志愿助残服务实施方案》和《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圆满完成“助残志愿十大阳光行动”三年目标,完成社团专项重点审计和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获得好评,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聚力冲刺“十四五”收官,备战“十五五”新程

同时,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协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三重一大”有关重要事项和工作制度;报告了协会共建共创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开馆一年来主要成效和承担中国无障碍发展成果首度走进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展览盛况,介绍了协会首个团体标准《室外盲道规划设计标准》编写及发布与出版等事项。

在培训赋能阶段,协会副会长张雁华介绍了协会十年发展历程,副秘书长李楠分享了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案例项目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晓红讲授了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朱红对志愿与助残服务领域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同时,地方残联、助残社会组织也分享了志愿助残服务经验。

协会主动发挥统筹支持作用,一方面助力全国专职委员知识大赛规范开展,夯实助残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全力推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共享芬芳・共铸美好”主题音乐舞蹈诗《我的梦》公益演出走进大同,以艺术之力传递助残温情。协会组织与会全体人员现场观摩,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志愿助残事业的情感认同,既有效激励了投身事业的热忱情怀,更为多元“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创新开展注入了实践动能、实现了精准赋能。

“十四五”规划正以坚实的实践迈向圆满收官,“十五五”新征程也即将拉开精彩序幕。

时间坐标上,2025年是协会发展十年征程的关键节点,2026年更将迎来协会换届的重要时刻。站在这新旧征程交汇、发展使命衔接的特殊阶段,与会全体人员郑重表示,将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守初心使命不褪色、团结奋进勇担当、开拓创新破难题、勤勉奉献抓落实,深入贯彻中央两办部署的“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以扎实工作与优异成果为明年协会换届献礼,在守正创新中持续书写志愿助残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