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女子狂犬病发作离世,临终前注射了疫苗,为何最后还是离世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3:29 2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这不是夸张,而是医学现实。目前,全球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逆转发病后的病情。即便在顶尖医疗机构救治,成功案例仍极为罕见。

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摆在眼前:如果在感染狂犬病后还能注射疫苗,那为什么仍无法挽回生命?这是否说明疫苗无效?还是注射时机出了问题?

很多人对狂犬病的了解,依旧停留在“打了疫苗就安全”的层面上,但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

网络的讨论不断发酵,不少人质疑疫苗是否存在“保护漏洞”。一些观点甚至认为狂犬疫苗“打了也白打”。

这种认知偏差,正是防控狂犬病的最大障碍。一位45岁的女性在狂犬病症状出现后才接种疫苗,终究未能幸免,令人唏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这不是夸张,而是医学现实。目前,全球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逆转发病后的病情。即便在顶尖医疗机构救治,成功案例仍极为罕见。

狂犬病的关键在“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尽早处理”。如果错过了这个窗口期,即便注射疫苗,也无法阻止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一旦病毒进入脑组织,引发脑炎,病程将不可逆转,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常见途径为咬伤、抓伤、舔舐破损皮肤或黏膜。

这种病毒具有极强的神经亲和性,一旦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就开始沿神经轴突缓慢前行,最后到达脑部并引发致命性脑炎。

在临床中,狂犬病可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前者表现为恐水、怕风、烦躁不安、抽搐等典型症状。

后者则多表现为肢体瘫痪、意识逐步丧失,易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两种类型病情进展迅速,几乎无存活可能。

让人误解的一个重要误区是:只要打了疫苗,就不会得狂犬病。疫苗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三个要素:是否及时注射、是否按疗程完成、是否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在被咬后只做了简单清洗,没有及时注射疫苗,或自行停止接种,未完成全程免疫,结果导致疫苗保护失败。还有些人未按规定时间间隔注射,错过最佳免疫窗口。

特别III级暴露必须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是因为疫苗需要时间激发机体产生抗体,而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即时的抗体保护,两者结合,才能构建最强防线。

中医对狂犬病亦有相关记载,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提及“犬咬之毒”,认为其属热毒、风毒、伤神之邪,治疗以清热解毒、安神定惊为主。但在现代临床中,中医在治疗已发病的狂犬病方面亦无根本性突破。

从疾病预防的角度,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仍是疫苗接种和暴露后及时处理。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养犬者、兽医、野生动物工作者等,建议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

对于普通人群,一旦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应立即按以下流程处理:

第一,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这一步极为关键,有助于减少病毒残留。

第二,在24小时内前往有资质的狂犬疫苗接种门诊进行评估与处理。根据伤口等级决定是否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第三,严格按时按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目前使用较广的“5针法”和“4针法”都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不可擅自更改。

医生指出,那位45岁女子之所以发病后仍接种疫苗无效,原因在于注射时机太晚。狂犬疫苗无法治疗已发病的狂犬病,只能在病毒尚未侵入神经系统前起到预防作用。

公众还需警惕“无伤口传播”的风险。部分案例显示,病毒可能通过唾液接触眼结膜、口腔黏膜等部位传播,即便无明显伤口也存在感染可能。这类风险虽低,但在高暴露情境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狂犬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传播广泛,而在于它一旦发病几乎无解。正因如此,预防成为唯一有效的防线。医生呼吁,不要等到症状出现再行动,那时已经太迟了。

在动物管理方面,也应加强责任意识。家养宠物需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外出时应牵引、佩戴口罩,避免与陌生人接触。流浪动物管理亦应加强,减少人群暴露风险。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已将狂犬病疫苗纳入重点免疫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具备疫苗接种能力。公众可通过社康中心、疾控机构获取相关咨询与服务,切勿因轻伤误判风险。

医生总结,无论伤口大小、是否出血、是否被家养动物咬伤,只要与高风险动物有接触,都应引起足够警觉。不要被“没事吧”“只是抓了一下”的侥幸心理误导。

狂犬病的可防性极高,只要处理及时、方法正确,完全可以避免致命后果。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疫苗是否有效,而在于我们是否用对了方法,是否尊重了科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刘志强.狂犬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4,40(04):421-425.
[2]李霞,陈虹.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06):582-586.
[3]王伟,马昕.狂犬病疫苗接种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5,31(02):168-172.

如果你也曾因宠物抓咬而犹豫是否打疫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狂犬病的真相,守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来源:岐黄小郎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