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梅河口市山城镇:“文明密码”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3:25 2

摘要:在梅河口市西部,山城镇如一颗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明珠,正因“文明”二字焕发光彩。从传统农业镇跃升为“全国文明村镇”,山城镇以精神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的美好画卷。作为吉林、黑龙江通往辽宁的重要交通枢纽,山城镇跻身“沈阳、吉林、长春

转自:中国吉林网

在梅河口市西部,山城镇如一颗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明珠,正因“文明”二字焕发光彩。从传统农业镇跃升为“全国文明村镇”,山城镇以精神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的美好画卷。作为吉林、黑龙江通往辽宁的重要交通枢纽,山城镇跻身“沈阳、吉林、长春2小时经济圈”,2015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列为扩权强镇试点,2016年成为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镇,还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今年更成功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钱袋鼓了!文明赋能产业旺

精神文明的滋养,为山城镇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山城镇坚持“以文化人、以产兴镇”,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产业升级与文旅发展之中。依托河南村独特的民族风貌,整合资金实施民宿改造和网红打卡地建设,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旅游吸引力。在保兴村,兴安湖文旅综合体项目有效统筹水库、盆栽果园、香菇种植和矿泉水资源,打造集住宿、露营、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模式,走出一条“文旅融合、文明赋能”的振兴新路。

不仅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特色农业也在文明新风中不断壮大。全镇依托资源禀赋,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布局:东部及朝鲜族村落专注绿优米种植,持续做强“梅河大米”品牌;中南部村屯重点发展大鹅、蓝龙虾和冷水鱼养殖,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西部村屯主攻玉米、食用菌与林下参,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城郊村则积极发展香瓜、大蒜和棚膜蔬菜,设施农业规模逐步扩大。在蘑菇大棚中,付大姐一边打理菌棒,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香菇,我们旱涝保收拿流转费。我每天来做工,活儿不累,月月有工资。加上流转费,一年能挣将近三万块!”朴实真挚的话语,正是精神文明创建带动产业增收的真实写照。

颜值靓了!积分兑出好习惯

村庄美丽、村民幸福,是山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全镇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清洁行动,全面整理庭院、道路及村周环境,并建立村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在保兴村,积分超市成为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文明驿站”。村妇女主任丁宝杰说:“我们推行环境卫生和乡风文明积分制,参与修路、防汛、帮助邻里等都能累积积分。去年我凭积分换了五桶洗衣液,够用大半年!大家越来越积极,村风也越来越好。”

同时,山城镇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新建成6个高标准绿美示范村屯,改造提升12个原有村庄,显著改善了乡村生态与居住品质。绿水青山环抱之中,村容整洁、布局有序,村民舒心惬意。

风气好了!党员引领乡风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山城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纳入制度化管理。广泛吸纳老党员、老同志加入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步破除铺张浪费、攀比之风。各村(社区)书记和党员带头组建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政策宣讲、敬老爱老、传统节日等开展活动,把关怀与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农家书屋定期举办红色故事宣讲、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悄然融入日常,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村民张大爷笑着说:“现在村里打牌吵架的少了,参加活动的多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如今的山城镇,以产业之强托起百姓富足,以生态之美绘就宜居画卷,以乡风之淳凝聚精神力量。这条振兴路,越走越宽,越行越远。

吉刻新闻 实习记者 刘昕悦

图片来源 梅河口市委宣传部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