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 八百二十八 孙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2 02:41 2

摘要:孙甫少年时便好学,每天诵读几千字的文章,仰慕孙何(北宋大臣,笃古好学)并学习其写的古奥文章。孙甫初次参加进士考试,被授为同学究出身,任蔡州汝阳县主簿。其后,孙甫再次参加取士考试后,任华州推官。

孙甫(公元991年-1057年),字之翰,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时期大臣、史学家。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孙甫少年时便好学,每天诵读几千字的文章,仰慕孙何(北宋大臣,笃古好学)并学习其写的古奥文章。孙甫初次参加进士考试,被授为同学究出身,任蔡州汝阳县主簿。其后,孙甫再次参加取士考试后,任华州推官。

转运使李纮推荐孙甫之才,升任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其后,工部侍郎、知永兴军杜衍聘请他为永兴司录,凡有公务职事,大小都全部交给孙甫办理。孙甫说:“若待我如此,我便应该离去。”杜衍听了便不再将细小琐事交给他办。杜衍与他饮酒交谈,孙甫都一定要引经据典地回答,谈论天下的贤才俊杰,一个个品评他们的才能、性格上的特点长处。杜衍说道:“我本征聘下属官吏,却不想得到一位益友。” 很多读书人也到孙甫这里请教学问。

后来,孙甫调任知永昌县,又任监益州交子务,再升为太常博士。此前,蜀地使用铁质钱,百姓苦于带着很重的铁钱辗转贸易,后来便设想出用交子代替铁钱的办法,以方便经商贸易。转运使认为很多人伪造交子犯法,便欲废除交子不用。

孙甫上言道:“交子可以伪造,钱也可以私人铸造,难道因为有人敢犯法私铸铁币,便可以将钱币废除吗?只须严厉惩治伪造者,不应因为小人犯法便废除大有利之事。”后来交子终究没有被废除。杜衍做了枢密副使后,推荐孙甫给朝廷,遂授其为秘阁校理。

不久,宋仁宗赵祯下诏让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官员提建议,孙甫进献十二条意见,考察祖宗上代的历史事实,来比较当代的政治,看有哪些缺失加以论述,用来讽谏皇帝,名为《三圣政范》。随后,孙甫改任右正言。

当时,河北降下赤雪,河东地震了五六年还不停止,孙甫推究《洪范五行传》以及前代灾变应验的历史,上疏道“:赤雪便是赤灾,是君主做事舒缓的自然感应。君主做事舒缓,便会使政事松弛懈怠,赏罚不能及时,各部门官员失职,便会招来大乱。西晋太康年间,河阳降赤雪。当时晋武帝便是怠慢政事,在后宫荒淫酒色,每接见臣下,多只讲些常见的小事,不谈治国的远大谋划,所以招来上天赤灾的怪异,最终导致晋朝大乱。

地震是阴气旺盛的表现,阴气代表的是臣下、是后宫、是四方夷蛮,这三种人不能太强盛,过于强盛便会暗中生变而发生动乱。忻州是赵国的分野,地震震了连续六年。每次地震,便有声音像打雷一般,前代地震没有这么长久的。

只有唐高宗原受封在晋地,到他即位为帝,晋州连年地震。宰相张行成说,恐怕是女人请求干政,大臣有阴谋,应在没萌芽时便控制住。后来,果然武昭仪专权放肆,几乎篡夺了唐朝的江山。天地发生灾变,固然不是虚假感应,陛下应自己掌握威严祸福,做出英明的决断,来威慑邪恶,整肃国家。

陛下应对外严防敌人,对内控制后宫。谨防外敌,便应责成大臣,使他们预先图谋战争防备,精细地分析成败得失;严控后宫,便应将所有宫女妃嫔,除负责服侍陛下者外,全部驱逐出宫,裁减对她们的恩惠,使之不过分,如此才是应付自然灾变的实在办法。”当时,辽国、西夏开始强盛,后宫张修媛被宠幸,又有大臣专政,故孙甫有此进谏。

孙甫接着便又道“:修媛恃宠放肆,施恩讨好,祸患已渐渐萌生。皇后乃是正嫡妻子,其余都是婢妾罢了。贵贱有等级,任用、选择不应超越等级。自古以来宠爱女色,当初不加控制后来便不能控制的人,其灾祸悔不可及啊。”赵祯道:“任用、物色都在有关部门,朕恨不知情。”孙甫道:“世人都说谏臣是耳目官,是用来沟通皇上不知道的信息的。如我所讲的前朝女祸,都记载在史书上,陛下是可以自己去了解的。”赵祯无言以对。

后来,西夏请和时,孙甫上奏论述结盟的一利与四害:“派兵驻守以来,国用空虚。今若能与西夏结盟讲和,则边疆守军可以减少,对百姓的征敛也可减轻。便是结盟的一大好处。当初,辽国声称,曾派使者劝告西夏人让他们臣服中国。如今和议既已结成,辽国必仗恃它的功劳。去年辽就有割地的请求,朝廷已增加每年赔给辽国的钱财,如果它又有新的要求,我们将怎样拒绝呢?此是结盟的一大害处。

自国家承平四十年来,军事得不到整治,到边境有警报时,任用不熟悉军事的将领,没有训练过的士兵,因此长久没有成绩。然而近来边疆官员中有才能、智谋和勇敢雄健之人,不断又涌现出来,正在不懈地讲解军事,训练士兵,以增强中国的威严。一旦因为议和而松懈战备,他们便又会像从前一样,在危急时必定不能任用,此是结盟的第二大害处。

自李元昊拒不服从朝廷命令,他始终不敢深入关中,便是因河湟地区的唃厮啰等部落没依附他,他担心会成为其后患。如今中国与李元昊讲和,他每年获得丰厚的赔偿,其必定会全力来制服这些部落,西夏强大之势便从此开始,此是第三大害处。

朝廷自恃有长久安定的形势,法令纲纪,都松弛不加整顿。等到在西方战事接连失败,我军才开始讨论改弦更张,以便挽救从前的弊病。如今见西夏人请求议和,苟且贪求平安无事,他日再有祸患,便不可救了,此是第四大害处。所有这些利害的关键,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它们。”赵祯为此下诏褒奖。

不久,孙甫又上奏:“我朝出使夏州归来,李元昊又向我朝称臣,然而乞求每年卖给我们青盐十万石,并要在京城买卖贸易各种东西,还要求增加每年送给他们钱财的数量。臣认为西夏盐十万石,价钱不下十多万缗。何况朝廷已许诺每年赐给他们二十五万,如又允许他们卖盐,那么与送给辽国的物资数量相同。让辽国听到这一消息,那他们的贪婪之心便又会滋生了。

且自从西夏首领李德明的时候,便多次乞求给他们出卖青盐放行,先皇认为他们乱了法制,遂不听从。等他们不停地请求,先皇要将李德明的弟弟留作人质然后才许可他们,这便是用他们难以同意的事,来杜绝他们的念头。大概盐是中国最大的利润,而西夏的盐,味道又超过我国解池出产的盐,并且出产无穷无尽。开了西夏卖盐的禁,这些盐便会大量流到我国民间,而无法阻止。且李元昊自拒绝听命以来,便收结人心,每次掠夺所得东西,随即分给下属,如此他的兵力虽然强盛,但费用也随即窘迫。当此之时,最适宜是用计困住他,怎可急不可待地与他讲和,屈从他的请求呢?”

当时,陕西经略招讨副使韩琦、判官尹洙回朝,孙甫建议赵祯下诏令给韩琦等人,评判陕西四路将领的才能,分为上、中、下三等,罢黜其中最差的。保州兵变前有人告发,大臣却没有及时揭露他们,孙甫遂因此上奏说枢密院正副使应当有罪,而枢密使便是杜衍。

不久,守边将领刘沪在渭州营建水洛城,总管尹洙因刘沪不听其指挥,而欲其将处死。大臣曾稍微偏向尹洙的意见,孙甫遂上奏道:“水洛城勾通秦、渭两州,对国家有利,刘沪不该治罪。”后来朝廷罢免尹洙,而释免了刘沪。杜衍曾屡次推荐孙甫,尹洙与孙甫是素来友善的朋友,孙甫却没给他们留一点情面,其为人便是如此鲠直。

后来,孙甫还曾说参知政事陈执中不学无术,不可被重用。赵祯为此责怪他,他遂请求调出朝廷到外地任职,赵祯却又不许。后来,孙甫又上奏说丁度借面见皇上之机请求升职重用,赵祯答复:“丁度未曾向我请求。”丁度又请求与孙甫辩论,并指责孙甫是宰相杜衍的门人。孙甫遂以右司谏,出任知邓州,后又调到安州,历任江东、两浙两处转运使。

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许多事不经请示便自行处置。孙甫道:“范公是大臣,但若我在这里屈理循情,便不能在别处申张法律。”遂对范仲淹的一切作为都依法处置,但孙甫卸任后却称赞范仲淹的贤能。

其后,孙甫再升任兵部员外郎,又改做直史馆、知陕州,继而调任知晋州,后又升河东转运使、三司度支副使,再升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留京任侍读。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孙甫去世,赵祯特追赠其为右谏议大夫。

孙甫性格刚直果断,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著有文集七卷、《唐史记》七十五卷,其常讲唐朝君臣的事情,来比较当时的治乱,听的人便如身历其境、亲眼目睹一般。当时人都说:“每天读史书,不如一天听孙甫讲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来源:龙城史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