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南海的局势又紧张了起来,焦点还是仁爱礁。1999年,菲律宾故意把一艘老掉牙的二战登陆舰“马德雷山号”搁浅在礁盘上,还留下一批士兵驻守,企图长期赖在这片海域。二十多年过去,这艘破船早就锈迹斑斑,随时可能解体。但菲律宾一直把它当作“前哨”,还不断通过补给让士兵
最近南海的局势又紧张了起来,焦点还是仁爱礁。1999年,菲律宾故意把一艘老掉牙的二战登陆舰“马德雷山号”搁浅在礁盘上,还留下一批士兵驻守,企图长期赖在这片海域。二十多年过去,这艘破船早就锈迹斑斑,随时可能解体。但菲律宾一直把它当作“前哨”,还不断通过补给让士兵坚守到今天。
问题是现在情况变了。根据中国海警的统计,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菲律宾差不多每40天就能给船上的士兵运一次补给,最长间隔也没超过62天。可从今年5月20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94天,没有任何一次运补。也就是说,船上的那帮菲律宾士兵,很可能已经断粮三个月。正因为这样,菲律宾才不断挑衅,想制造舆论热点,把压力甩给中国。
就在这几天,菲律宾军方最高指挥官布劳纳放话了。他说,菲律宾会保持最大限度的忍耐,但总统马科斯早就划下了红线。如果因为中国的行动,哪怕只有一名菲律宾士兵死亡,那就是触发点,菲律宾将采取更强硬的反击。布劳纳还强调,如果有人敢登上“马德雷山号”,他们会视之为入侵领土,会直接用武力阻止。
与此同时,中国海警公布了一段视频。画面显示,菲律宾快艇在仁爱礁海域不断靠近中国船只,动作极其危险,明显带有挑衅意味。中方依法进行了驱离和管制,但菲律宾反过来炒作,说中方“阻止补给”“危险动作”,还要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这就是典型的舆论战套路。
那么,菲律宾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本原因就是“马德雷山号”撑不下去了。船烂到快散架,士兵饿到没法坚持,马尼拉却又不想丢面子。要知道,当年菲律宾在仙宾礁也干过类似的事,结果因为补给不上,最后只好撤退。现在如果“马德雷山号”也撑不住撤走,那等于彻底打脸。所以他们才想用制造摩擦的方式逼中国放水。
更关键的是,美国在背后推手。菲律宾自己心里很清楚,单凭军力,它根本没法跟中国对抗。无论是舰船数量,还是海空力量,中国都占压倒性优势。菲律宾动不动就拿“交战规则”“应急计划”吓唬人,其实是虚张声势。它真正的算盘是:一旦在仁爱礁发生冲突,哪怕只是小规模摩擦,就能借机把美国拉进来,甚至把整个南海搞乱。
中国这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仁爱礁属于中国,菲律宾的“坐滩”行为就是非法侵占。中国有权要求拖走“马德雷山号”。过去几年,中国海警和海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封控能力。首先是在潟湖内外进行常态化巡逻,确保任何菲方船只都在监视之下;其次是通过水炮、拦截、布设渔网等方式,切断补给通道;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动用战区海空力量进行战略威慑。简单说,菲律宾想偷偷给船上运补,几乎没有可能。
布劳纳口中的“死命令”,更多是心理战。因为菲律宾也明白,一旦真开火,结局必然是灾难性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摧毁“马德雷山号”,甚至直接压制菲律宾的沿海军事设施。到时候,菲律宾不仅失去“前哨”,还可能引来更大规模的战略打击。这对马尼拉来说,根本不是它能承受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菲律宾现在骑虎难下。撤退吧,等于承认失败;硬撑吧,补给已经断了,士兵撑不住;挑衅吧,又随时可能擦枪走火。这个困境,就是马尼拉自己造成的。
从未来走向看,有几个可能性。第一,菲律宾可能继续小动作不断,比如快艇“碰瓷”、舆论炒作、拉拢外部力量。第二,中国会保持高压态势,封控运补通道,同时继续通过外交渠道要求菲律宾拖走破船。第三,如果菲律宾真敢越过“红线”,比如率先开火,那中方极可能采取果断措施,直接解决“马德雷山号”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随时准备对华开战”,更多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实质能力。菲律宾在仁爱礁已经陷入被动,喊得再狠,也改变不了现实。真正决定局势的,不是布劳纳的命令,而是中国的封控和菲律宾自身的困境。
总之,仁爱礁的这场博弈,本质上是菲律宾的困兽之斗。马尼拉想靠制造摩擦来转移注意力,但最终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如果菲律宾继续当美国的棋子,它很可能会为自己的冒进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菲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谈仁爱礁紧张局势:若有一名菲律宾人死亡,那就是红线》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来源:强国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