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粟撬动乡村振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0:30 1

摘要:自京蒙协作的号角在北疆吹响,北京市海淀区便与内蒙古敖汉旗紧密携手,以产业协作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倾力推动敖汉小米产业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跃升,让承载着八千年农耕文明的“敖汉小米”焕发新生。三年来,1430万元京蒙协作资金精准滴灌,从良种培育到品牌亮相,

自京蒙协作的号角在北疆吹响,北京市海淀区便与内蒙古敖汉旗紧密携手,以产业协作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倾力推动敖汉小米产业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跃升,让承载着八千年农耕文明的“敖汉小米”焕发新生。三年来,1430万元京蒙协作资金精准滴灌,从良种培育到品牌亮相,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海淀智慧与敖汉土地深度融合,共同奏响了一曲东西部协作的振兴凯歌。

资金精准滴灌 筑牢产业根基

“我们始终把产业造血作为帮扶的核心,京蒙协作资金就像‘及时雨’,精准洒在敖汉小米产业的关键处。”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向敬阳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在资金的加持下,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以前种谷子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旱作保墒技术,年总产达6亿斤,‘世界小米之乡’的名号可不是随便说的!”敖汉旗农牧局局长张洪峰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海淀区推动敖汉旗创建“国家种子工程示范县”,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种保护基地,抢救性保护传统谷子品种92个。更令人振奋的是,8个“敖谷”品种完成了太空育种三代种植,良种覆盖率高达96%。“有了好种子,不但抗倒伏,产量也提高了,亩均纯收益能到1500元,咱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种植大户冯俊算起收入账,笑得合不拢嘴。

心连京蒙情农畜产品推介会。胡海龙摄

创新激活动能 延伸产业链条

走进敖汉国资集团,标准化的谷子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在海淀的支持下,我们以‘1+N’模式整合了46家小米企业,统一标准,谷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65%。以前各家企业单打独斗,加工标准不一,价格上不去。现在加入小米集团,统一加工、仓储、物流,订单多了,利润也稳了。”敖汉旗小米集团负责人赵洪义感慨。

产业链的延伸让小米“身价”倍增。京蒙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投入千万元,推动研发出小米油、小米酒、平酸素粉等9种精深加工品以及四色小米等功能产品22种,年销售额达1.28亿元。今年投入500万元建设的糯玉米加工厂,让谷子的“亲戚”也成了增收利器,横向拓展了敖汉旗农业产业链。

销售渠道的畅通同样离不开海淀助力。线下超万家直营店、商超专柜遍布全国各地;线上打造“微商村”、电商直播基地,发展加盟店200余家,年线上销售额达6亿元。“140万元物流补贴太关键了,打通了电商‘最后一公里’,去年线上销售突破30万单!实现了海淀市场优势与敖汉小米品质优势的无缝对接。”负责电商运营的敖汉旗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孙国立说道。

海淀区“我在敖汉有亩田”。叶剑南摄

擦亮小米品牌 走向更大舞台

“品牌是无形资产,我们要让‘敖汉小米’的名片更亮。”敖汉旗小米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郭永鹏在敖汉小米博物馆前介绍。317万元协作资金投入建设的消费帮扶产品综合展厅,实现了文化展示与产品销售的创新融合。1493万元打造的智慧农业平台更让产业装上“智慧大脑”。“打开手机就能看到22.4万亩基地的土壤墒情、生长状态,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销售出去也安心。”负责平台运维的工作人员陈新说。今年,42.1万亩优质示范基地里,有机、绿色小米产品达5个,“敖汉品质”有了数字化护航。

如今,敖汉小米成功入选《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和“农遗良品”十佳品牌,品牌价值飙升至282.41亿元。海淀区投入216万元实施系统化品牌传播,携手新华社启动“民族品牌工程”。“在天安门地铁广告牌上看到了敖汉小米广告,‘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每天在央视播出,敖汉小米已经家喻户晓了!”北京游客郭大姐说。严格的品牌保护更为发展保驾护航,47家企业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授权,敖汉小米金字招牌响彻四方。

2014年敖汉旗被授予“世界小米之乡”称号。陈冬冬摄

山海情长,硕果累累。海淀区以实打实的帮扶举措,推动敖汉小米产业实现全链条跃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激活企业创新、促进区域协同的强大引擎。(陈冬冬、叶剑南)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