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硬件设备需结合“虚拟交互”与“实训操作”的核心需求,通常涵盖输入输出设备、交互体验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及辅助支撑设备等,具体分类及常见设备如下: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硬件设备需结合“虚拟交互”与“实训操作”的核心需求,通常涵盖输入输出设备、交互体验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及辅助支撑设备等,具体分类及常见设备如下:
一、核心交互与体验设备
这类设备是实现虚拟场景沉浸式交互的关键,直接影响用户的操作感和真实感。
1、VR(虚拟现实)设备
头显设备:如HTC Vive Pro、Oculus Quest 3等,用于呈现360°虚拟场景,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自由移动。
手柄/控制器:配合头显使用,支持手势识别和精准操作,模拟抓取、点击、操作工具等动作(如虚拟拆装机械零件、操作仪器按钮)。
数据手套:通过传感器捕捉手指关节动作,实现更精细的虚拟手部交互(如医疗手术仿真中持针、缝合的动作模拟)。
2、AR(增强现实)设备
AR眼镜:如Microsoft HoloLens 2,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环境中,适用于需要结合实物操作的场景(如工业设备维修时,虚拟指引叠加在真实机器上)。
AR扫描设备:如深度相机(Intel RealSense),用于捕捉真实物体的三维数据,将其导入虚拟场景进行融合交互。
3、MR(混合现实)设备
(1)MR大空间协同系统:
恒点MR大空间协同系统能够实现对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精准融合,通过视觉识别功能,将实物设备与预设的虚拟影像进行虚实匹配,学生通过对虚拟影像的交互操作,进行高风险、高难度、高成本的设备演练,释放教师教学压力。
(2)3D-LED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由显示渲染、交互追踪以及中心控制三大核心技术构成,老师还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增加异地互联系统、VR、AR、MR等硬件设备。通过3D-LED交互显示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演示、实时示范、交互式教学和实时注释等功能进行讲授,并提供逼真的虚拟环境供学习者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操作、协同演练和决策训练,以提高技能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二、数据采集与输入设备
用于捕捉用户动作、环境数据,或将真实设备状态同步到虚拟系统中。
1、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
具有高精度、低延时、精准生物力学贴点、实时反馈、多目标捕捉能力、强抗干扰性、卓越的适应能力、开放性和灵活性等技术特点。系统广泛应用在数字娱乐、军事推演、医疗康复、运动分析、仿真医学等科研领域与教育情景。
2、数据传感器
如温度、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真实设备的运行数据,同步到虚拟系统中实现“数字孪生”(如模拟真实生产线的设备参数变化)。
三、计算与存储设备
支撑虚拟场景的渲染、数据处理和系统稳定运行。
1、高性能服务器
如视景仿真程控系统、智慧交互指挥官、虚拟仿真中控系统等,用于处理大规模虚拟场景的实时渲染、多用户数据交互和系统算力支持。
2、边缘计算终端
在本地处理部分数据,降低延迟,确保复杂场景(如虚拟手术、飞行模拟)的实时响应。
3、存储设备
如NAS(网络附加存储)、磁盘阵列,用于存储海量虚拟模型、实训数据和用户操作记录。
四、实训场景辅助设备
结合具体行业需求,模拟真实操作环境的物理装置。
1、XR数字融合工作站
XR数字融合工作站为高校实验实训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作为硬件和软件的高度集成平台,既可以作为普通电脑使用,也可以支持支持AR、VR、MR等虚拟仿真操作,全面服务实训管理、数据采集、评价报告等工作。
2、网络设备
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机、5G/Wi-Fi 6模块,确保多设备、多用户的低延迟数据传输(如多人协同的虚拟团队实训)。
3、安全与供电设备
如应急电源、设备接地装置、VR设备防绊线(避免用户在移动中摔倒),保障实训过程的安全稳定。
五、其他辅助设备
1、音频设备
3D环绕音响、降噪麦克风,增强虚拟场景的听觉沉浸感(如模拟机器运转声、警报声)。
2、人体工学设备
如VR专用座椅、防滑地垫,提升用户长时间操作的舒适度。
3、监控设备
摄像头、传感器,用于监控用户状态(如是否超出安全范围)和设备运行情况。
结语
不同行业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医疗、工业、教育等),会根据场景需求侧重不同设备,例如医学实训更依赖力反馈和高精度的动捕设备,如MR大空间协同系统、3D-LED交互显示系统;而工业实训则需结合XR数字融合工作站与数字孪生系统。这些设备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虚拟场景还原真实操作、物理交互反馈虚拟数据”的实训效果。
来源:恒点虚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