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度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复杂且令人痛苦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部分人效果有限。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新线索: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肚子里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我们常说“心情不好,吃不下饭”,但你可能没想到,反过来也可能成立:你肚子里的肠道菌群,正在悄悄影响你的大脑和情绪。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复杂且令人痛苦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部分人效果有限。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新线索: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肚子里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这篇由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团队发表的综述文章,就像一份“侦探报告”,详细梳理了肠道菌群如何作案(导致抑郁)、又如何被策反(用于治疗)的。
想象一下,你的肠道里有一个繁忙的工厂(肠道菌群),它不断生产各种化学物质,并通过一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肠-脑轴)与大脑总部进行通讯。
当这个工厂运转失调时(医学上称为“菌群失调”),就会向大脑发送一系列错误信号,从而可能引发抑郁:
“ leaky gut”(肠漏):坏细菌增多会破坏肠道屏障,就像工厂的围墙破了,一些有毒垃圾(如LPS)会泄漏到血液里,引发全身性的低度炎症,这些炎症信号传到大脑,就会让人感到疲惫、情绪低落。
化学信使混乱:好的细菌能生产有益的“小分子”,比如短链脂肪酸(SCFAs)。它们就像是给大脑的“暖心快递”,不仅能抗炎,还能帮助合成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血清素)(约90%的血清素是在肠道产生的!)和 GABA(让人放松)。
压力系统失控:肠道菌群失调会过度激活身体的“警报系统”(HPA轴),导致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持续高水平,让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直接伤害大脑:上述所有混乱加起来,最终可能损害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连接,影响大脑关键区域的功能。
既然肠道菌群这么重要,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改造”它来治疗抑郁呢?答案是:正在尝试!科学家们想出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方法:
“增援”好细菌:直接补充益生菌(好的活细菌)、益生元(好细菌喜欢吃的食物)或后生元(好细菌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也是一种简单的饮食干预。
“直接换血”:这是一种更猛的方法——粪菌移植(FMT)。顾名思义,就是将健康供体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一个新的、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听起来有点重口味,但可能是最彻底的方法之一。
“精准打击”坏细菌: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噬菌体(专门感染并杀死特定细菌的病毒)甚至免疫疗法来减少那些捣乱的坏细菌。
这些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让肠道这个“化工厂”恢复健康平衡,从而通过“肠脑轴”向大脑发送积极的信号。
目前,吃药仍然是治疗抑郁症的主流方式。但一个尴尬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药,对有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却没效果?
肠道菌群可能就是那个“幕后变量”。它们和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爱恨情仇”:
药物影响菌群:抗抑郁药本身就能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减少坏细菌,增加好细菌。这可能是它起效的途径之一。
菌群“处理”药物:更神奇的是,你肚子里的细菌也会“吃”药!它们能通过自身的酶代谢、储存甚至转化药物。比如:
生物转化:有些细菌能把没活性的药物前体变成有活性的,或者把有活性的变成没活性的。
生物蓄积:有些细菌会直接把药“吃”进去存起来,影响药物到达大脑的浓度和时间。
这个过程是高度个体化的,因为每个人的菌群组成都独一无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药效会因人而异。
甚至,有些本身对抑郁有益的“好细菌”也会代谢药物,这提醒我们:未来在使用“益生菌+药物”的 combo 疗法时,需要非常谨慎地选择菌株。
虽然前景令人兴奋,但要把这些发现变成每个患者都能受益的精准疗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和老鼠不一样:很多研究先在小鼠身上做,但小鼠和人的肠道菌群生态差异很大,结果不能直接照搬。
独一无二的你: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像指纹一样独特,未来的治疗需要高度个性化。
看清每一个细菌:目前的研究大多把菌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技术(如单细胞测序)去看清每一个细菌个体在做什么、和谁交流。
证明因果关系:现在很多研究只能证明菌群和抑郁“有关”,但还需要更多长期研究来证明“谁因谁果”,以及干预措施是否真的有效。
Liu L, Wang H, Guo S, Liu S, Du Y, Wang L, He D, Mo X, Zhang H, Cheng Q, Xiao R, Xie P. The emerging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depression: implications for precision medicine. Mol Psychiatry. 2025 Aug 27. doi: 10.1038/s41380-025-03191-x.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66540.来源:脑科学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