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空军最憋屈的"过气网红"非苏35莫属——这款曾让飞行员们眼红的俄制四代半战机,如今在演习中被自家歼10C吊打,航电系统被网友戏称"诺基亚时代产物"。2016年交付时单价8600万美元的苏35,为何短短3年就被国产战机碾压成"战五渣"?
中国空军最憋屈的"过气网红"非苏35莫属——这款曾让飞行员们眼红的俄制四代半战机,如今在演习中被自家歼10C吊打,航电系统被网友戏称"诺基亚时代产物"。2016年交付时单价8600万美元的苏35,为何短短3年就被国产战机碾压成"战五渣"?
一、天价买回"电子古董":雷达落后两代成致命伤
2017年"金头盔"对抗演习中,苏35被曝出惊人短板:
雷达降维打击:俄制"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仅歼16有源相控阵雷达的60%
导弹射程缩水:外贸版R-77导弹射程110公里,不及霹雳-15的200公里
电子战裸奔:遭遇电子干扰时,苏35竟需关闭雷达规避,被飞行员吐槽"瞎子打架"
更讽刺的是,俄军自用版苏35配备射程300公里的R-37M导弹,卖给中国的却是"阉割版",这种区别对待让24架苏35成了"高价摆设"。
二、国产黑马逆袭:歼10C上演"小刀屠龙"
2018年南海对峙中,歼10C与苏35的实战化较量揭开遮羞布:
超视距碾压:歼10C率先锁定200公里外目标,苏35雷达还在"找北"
狗斗惨败:尽管苏35装备矢量发动机,但歼10C的霹雳-10导弹+头盔瞄准具组合,在近距离格斗中实现9:1击杀比
体系降维:配合空警-500预警机,歼10C战场感知能力超苏35三倍
南部战区某旅长直言:"开着苏35就像拿着大哥大对抗智能手机,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三、战略误判背后:25亿美元买来的三大教训
技术跃进超预期 :2015年签约时,谁也没料到歼20次年就服役,四代半战机产能三年翻五倍
俄式武器陷阱 :矢量发动机虽香,但117S发动机200小时就要大修,单机维护成本是歼16的2.3倍
后勤噩梦 :为24架苏35单独维持俄制弹药供应链,每年多烧1.2亿美元
如今这批"鸡肋"正被部署南海当"巡逻专业户",用不暴露电磁特征的原始优势与外国军机玩"碰碰车"。
四、凤凰涅槃:苏35的三种重生可能
技术移植 :拆解AL-41F发动机逆向研发,助力国产WS-15突破
导弹平台 :改装后搭载鹰击-12反舰导弹,变身"航母杀手"
二手转卖 :传闻伊朗愿以6折接盘,但需俄方开放源代码
结语
苏35的尴尬终将过去,但这场价值25亿美元的教训永远值得铭记: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强军之路终须自主创新。正如南部战区飞行员所说:"感谢苏35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空中霸主,从来都诞生在自己的厂房里。"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