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4年8月首批F-16战机抵乌后,乌克兰空军首次承认,其装备的F-16AM型战斗机在空战对抗中难以匹敌俄罗斯苏-35S。乌空军司令部发言人伊格纳特公开表示,F-16的雷达、导弹射程及机体性能均逊于俄军“终极侧卫”,这一结论引发西方军援策略的连锁反思。
(2025年3月12日 综合报道)自2024年8月首批F-16战机抵乌后,乌克兰空军首次承认,其装备的F-16AM型战斗机在空战对抗中难以匹敌俄罗斯苏-35S。乌空军司令部发言人伊格纳特公开表示,F-16的雷达、导弹射程及机体性能均逊于俄军“终极侧卫”,这一结论引发西方军援策略的连锁反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公开资料,乌克兰现役F-16AM为荷兰退役机型,虽经中期升级(MLU),配备AN/APG-66(V2)雷达及AIM-120D空空导弹,但其探测距离仅120公里,导弹射程约180公里。而苏-35S搭载的“雪豹-E”雷达探测距离达350公里,配合射程逾200公里的R-77-1导弹,形成“先敌发现、先敌打击”优势。俄军事专家指出,苏-35的矢量发动机与超机动性进一步压缩了F-16的缠斗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F-16的实际效用集中于战术牵制。乌军方坦承,其最大价值在于利用美制导弹威慑俄军“滑翔炸弹战术”——通过远程拦截图-22M3、苏-34等轰炸机,迫使俄军放弃低成本轰炸模式。然而,俄军近期已调整战术,将轰炸任务转移至苏-35护航编队,进一步削弱F-16的威慑半径。
台岛部分媒体曾高调宣扬F-16“改变战场规则”,但面对实战数据,相关论调已悄然沉寂。分析认为,台海舆论场的沉默折射出对同型装备效能的重新评估——F-16的机体寿命、电子对抗短板在体系化高端对抗中暴露无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方内部对军援分歧亦浮出水面。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F-16的有限升级无法弥补代际差异,北约应考虑加速提供“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及电子战吊舱以提升生存率。然而,五角大楼仍坚持“渐进式援助”,称2025年交付的F-16 Block70/72将配备更先进雷达,可部分抵消苏-35优势。
战场是武器最真实的试金石。乌克兰的困境揭示:单一装备的“神话”终将让位于体系对抗的现实,而军援政治的博弈,仍在持续改写这场冲突的空中维度。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