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还真是文物!《生万物》宁学祥的地主老宅来头可真不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02:20 2

摘要:现实中的宁家大院位于山东临沂沂南县的常山庄村,这村子本身就有年头,明洪武年间建的,算下来六百多年了,是地地道道的沂蒙山区老村落。

最近刷《生万物》的观众,都对剧里宁学祥家的宁家大院印象深刻。

满院石墙木梁,透着股说不出的老味道。

看的时候总忍不住琢磨,这到底是搭的影视城,还是真有这么座老宅子?

今儿咱就好好扒扒这院子的底细。

现实中的宁家大院位于山东临沂沂南县的常山庄村,这村子本身就有年头,明洪武年间建的,算下来六百多年了,是地地道道的沂蒙山区老村落。

村里现在还留着367座老房子,大多是清末民初盖的,全是鲁南特有的石木结构:石板铺的巷子、干插的土墙、茅草盖的顶,走进去就像逛个没围墙的民居博物馆。

宁家大院是里头的招牌,不管是院子布局、用的材料还是手艺人的活儿,都带着明清到民国的建筑样式,剧里演的石砌墙、木桁架、雕花门窗,全是老宅子本来的样子,没掺一点新造假货。

2013年的时候,常山庄村被山东省政府评成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拿了中国传统村落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头。

村里的青代会旧址、红嫂纪念馆这些红色老地方,还有不少老民居,都算在文物保护里。

宁家大院虽说没单独挂块文物牌,但作为古村落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分量早被官方认了。

那剧组拍戏时咋护着这老宅子?说出来还挺让人放心,严格守着修旧如旧的规矩,没动过房子的主体结构。

剧里的卧室、账房、牛棚,石墙、土炕、老木家具全留着原样,就连墙面上的斑驳印子、屋顶没换过的茅草,都没特意收拾新。

这种尽量少折腾的拍法,既把戏拍好了,又没糟践老宅子的真模样。

这两年当地修宁家大院,也用的传统老法子:补墙缝用糯米灰浆这种传统材料,木头构件烂了要换,也先把原来的榫卯结构保住,屋顶的山草也是按老规矩一层一层铺的。

这些做法都合着《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来,就怕丢了老建筑里藏的历史信息。

其实宁家大院早就是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老演员了,除了《生万物》,还拍过不少有名的戏。

2009年黄渤演的《斗牛》,牛二和奶牛“九儿”的好多对手戏,就在这院子的牛棚、石磨盘、土炕拍的。

牛棚的青石墙还留着虫蛀的印子,木牛槽摸上去全是百年的包浆,剧组就临时搭了堆草料,啥都没敢动。

还有现在正热播的《我们的河山》,把这儿改成地下党联络点,地道口、藏武器的假粮仓,都是借着宅子本身的结构改的,就挂了点蓑衣、摆了把土枪添味儿。

2009年的《沂蒙六姐妹》更不用说,战地医院的土炕、熬药的灶台,全是老宅子本来就有的,剧组就加了些担架、药罐当道具。

《生万物》一播,宁家大院直接成了打卡热门地。

景区的负责人说说,今年夏天光北京、上海、江苏来的学生就快4万了,都来这儿搞暑期研学,在老宅子和影视场景里上课。

昨晚《生万物》大结局了,这剧凭着真场景、好剧情,赢了不少好评。

剧里的宁家大院不只是个背景板,更像个历史见证者,看了宁家的起起落落,见了时代的变来变去,也记下了沂蒙人骨子里的韧劲。

电视剧完了,但宁家大院的故事还没停。

这百年老宅子是文物,以后还会装着历史记忆,说不定能在更多影视剧里露脸,接着给大伙儿讲沂蒙山区的事儿。

往后也盼着,宁家大院能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着好平衡,让更多人知道它的价值,让这老宅子在新时代活出点新样子。

我想问问大家,大家在观看《生万物》的时候,觉得这座老宅熟悉吗?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