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村子文化广场,“枣(早)点健康,枣(早)点休息,枣(早)点想你”的横幅格外暖心接地气。广场中央的凉棚下,村民早已摆上刚采摘的玉铃铛枣,颗颗金黄油亮,游客伸手就能尝到脆甜口感。
近日
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行村
首届“枣乡盈野,福满乡村”
玉铃铛枣文化节热闹启幕
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枣香
四方宾客闻讯而来
既为品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玉铃铛枣
也为亲眼见证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步入村子文化广场,“枣(早)点健康,枣(早)点休息,枣(早)点想你”的横幅格外暖心接地气。广场中央的凉棚下,村民早已摆上刚采摘的玉铃铛枣,颗颗金黄油亮,游客伸手就能尝到脆甜口感。
“俺们这枣平均甜度24%,最高能到28%,甜得接近半乳糖!”种植大户王永彬提起玉铃铛枣满脸自豪。他介绍,宁老庄镇水土特别适合枣树生长,早年就有原生“铁铃铛树”,结出的枣子个大皮薄、脆甜多汁,枣树行村的村名也由此而来。更有传说,欧阳修曾将此枣改名“玉铃铛”献给皇帝,获赐“御种枣树行”,虽无从考证,却为这颗枣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正忙着分拣玉铃铛枣,按大小装盒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村里玉铃铛枣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采收、定标准、找销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议价能力。
每年8月底至9月是鲜枣旺季,单鲜枣年产值就有500万元;自 2023年开辟线上渠道后,年销售额再增30万至40万元,3斤装小果、中果、大果分别定价19.9元、29.9元、39.9元,明码标价深受消费者认可。
为保品质,村民坚持给枣树施鸡粪等农家肥。枣树行村党总支书记李刚介绍:“当地合作社从山东请来技术团队,开辟40亩示范田培育新品种。”如今“第四代”玉铃铛枣已更脆更甜,“第五代”品种也即将落地种植。
文化节特色农产品展区里,枣糕、红枣月饼、枣干等玉铃铛枣深加工产品格外吸睛。枣树行村探索出“精品果鲜销+次级果加工”模式,委托企业开发枣干、枣罐头、枣饮品等,年深加工产值达 2000万元,带动1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万至50万元。总投资500万元的“枣富”饮品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待用地审批通过后将启动建设,计划开发枣汁、枣醋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现场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市民携家带口体验采摘乐趣,感受乡村生活。枣树行村邻近泉河、沙颍河,河水冲积形成的特多层土壤,为枣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村里整合200多户枣农、400多亩枣园,推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标准、统一销路”的“四统一”模式,助力“玉铃铛枣”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针对玉铃铛枣皮薄不耐运输的短板,村里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深加工。李刚介绍:“我们还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达1000万元。”
如今,玉铃铛枣产业的多元收入,一部分用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一部分反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未来,枣树行村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做大枣制品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标杆品牌,以枣为媒,让乡村更富、更美。
记 者 | 张传龙 张博 褚继明 王彪
通讯员 | 李雪蕊
编 辑 | 刘超然
审 核 | 张凯培 任秉文
来 源 | 阜阳新闻联播 阜阳日报
来源:独自美食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