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域全业态发展激活凉山文旅新动能——深入学习贯彻凉山州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0:40 2

摘要: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凉山州迎来了文旅发展的全新契机。中共凉山州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犹如一盏明灯,为凉山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全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凉山文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凉山州迎来了文旅发展的全新契机。中共凉山州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犹如一盏明灯,为凉山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全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凉山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文旅强州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出重要决定,为凉山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刻认识全域全业态发展大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凉山等地是全省文旅发展的最大潜在增量,也是最有条件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的地方,这无疑为凉山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全州17县(市)如同散落在大凉山上的璀璨明珠,四季皆有景致、县县各有风情——西昌的暖阳映着邛海波光,盐源的泸沽湖藏着摩梭古韵,昭觉的火把点燃彝族豪情,木里的林海浸润原始生态,螺髻山的温泉滋养四季康养……凉山不仅拥有“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的气候优势,还具备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从“彝海结盟”的红色记忆,到彝族火把节、彝历新年的浓郁风情,这些优质资源为全域发力、全业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加快构建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格局,才能充分释放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因地制宜“各美其美”,同时进一步优化全州文旅发展空间布局,推动文旅资源从“单点闪光”向“聚点成线、连片成面”升级,共同做大做强凉山文化旅游业。

文旅行业是凉山经济发展的“活力引擎”,其产业触角极具延展性,不仅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消费链路,更以强大的融合能力打破产业边界——既能让彝族刺绣、银饰等非遗技艺通过“文旅+手工”走向市场,也能让高山土豆、苦荞茶等农特产品借助“文旅+农业”提升附加值,更能让航天科技、红色故事通过“文旅+教育”成为研学热点。它不仅能聚拢八方游客、带火消费市场,更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提升民生福祉,具有拉动消费、带动产业、改善民生等多重功能。只有加快推动“文旅+”全业态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拉动与渗透作用,拓展深度融合新空间。

准确理解全域全业态发展核心要义

全域全业态发展文旅产业,是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会立足凉山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特征,系统谋划了全域全业态发展的实施路径,呈现出全方位布局、全要素整合、全产业联动、全季节体验的鲜明特点,为加快建设文旅强州提供了科学指引。

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协调发展新态势。全会提出“东南西北中”五线共建全域精品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了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的战略思维。中线以西昌、德昌、普格、冕宁为重点,依托航天科技资源和阳光气候优势,打造集航天体验、阳光康养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东线涵盖昭觉、布拖、金阳、雷波、美姑等县,深度挖掘彝族文化资源,打造原生态彝族风情旅游体验带;南线以会理、会东、宁南为核心,发挥毗邻云南的区位优势,打造融合川滇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西线包括盐源、木里两县,依托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高端生态旅游目的地;北线涵盖喜德、越西、甘洛等县,挖掘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旅游走廊。这一空间布局既突出了各县(市)资源特色,又强化了区域协同联动,形成了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发展格局。

培育全业态产品体系,满足多元消费新需求。全会着眼旅游消费升级趋势,规划了七大文旅业态发展方向,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文博研学板块重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文博场馆和研学基地;阳光康养板块依托独特气候条件,发展候鸟式养老、康复疗养等业态;乡村休闲板块突出农文旅融合,培育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生态观光板块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户外运动等产品;民族风情体验板块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航天航空旅游板块依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发航天科技研学旅游产品;影视演艺赛事板块培育实景演出、体育赛事等业态,丰富旅游娱乐体验。这些业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健全全产业链发展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新能级。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构建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在供给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一批龙头文旅企业,支持凉山州文旅集团做大做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特色化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在需求侧,创新营销推广方式,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凉山文旅品牌影响力。通过建圈强链,有效解决凉山文旅产业“小散弱”问题,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单一业态向多元融合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

这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全域全业态发展的系统思维,既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又突出业态创新培育,更强调产业链条完善,为凉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撑。

推动全域全业态发展落地见效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化产业融合,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温泉资源、森林资源和中药材资源,打造一批高端康养基地、温泉疗养中心和森林康养示范区,做强“康养+”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文旅+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景区化改造提升工程,培育特色民宿、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等乡村文旅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建设航天航空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文旅拓展区,开发航天科技实训、宇航员体验、卫星观测等主题研学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航天文旅体验基地。

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全域旅游体验。要构建现代化文旅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推进旅游公路升级改造,优化旅游专线交通服务,实现景区间无缝衔接。建强凉山文旅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资源,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创新发展文旅消费场景,培育夜间经济、首发经济、假日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从“观光游”向“体验游”升级。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持续深化“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建设,构建多层次文旅品牌体系。重点打造“彝海结盟”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培育民族风情旅游品牌,展现彝族文化独特魅力;持续发挥“夏季清凉·冬季暖阳”气候优势,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胜地;擦亮“中国航天城”特色文旅名片,提升航天文旅影响力;做靓“大凉山”区域公共品牌,增强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品牌营销方式,运用新媒体矩阵开展精准营销,创作优质文旅宣传内容,讲好凉山故事,传播好凉山声音,不断提升凉山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全会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实践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发展成效,全力推动凉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文旅强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凉山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周建超)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