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2025·共赴旅发盛会丨弦上春秋:胡胜与古琴的传承之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3 09:57 2

摘要:走进一看,种得琴院的主人胡胜正沉浸在琴音之中。他的指尖在琴弦上轻盈舞动,一挑一抹间,旋律欢畅利落,瞬间击落身上的黏腻与忧愁。音韵在房间中盘旋、升腾,伴着袅袅焚香,悠然而安宁的气氛弥散开来。

弦上春秋

胡胜与古琴的传承之旅

□赵 芸

三月里,雨水多,空气中带着一种温润的潮湿感。推开位于珍珠山旁种得琴院的门,一阵上古清音扑面而来,那是古琴沉稳甘醇的音色,似松风低吟,似清泉流淌。

走进一看,种得琴院的主人胡胜正沉浸在琴音之中。他的指尖在琴弦上轻盈舞动,一挑一抹间,旋律欢畅利落,瞬间击落身上的黏腻与忧愁。音韵在房间中盘旋、升腾,伴着袅袅焚香,悠然而安宁的气氛弥散开来。

2007年,胡胜初次接触并学习弹奏古琴与古琴制作,从此开启了他与古琴相伴的艺术之旅。经过十几年的潜心钻研,他不仅成为一名出色的古琴演奏家,更成为巴陵古琴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当年,他或许未曾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竟会成为他坚守终身的事业。而他在大学期间潜心钻研的那门清雅艺术,会在短短十多年间,在湘楚大地上再次焕发光彩,奏响时代的乐章。

学艺兼育才 授业传薪火

18岁那年,胡胜在岳阳师范中文系读书,偶然听到老师的一句玩笑:“胡胜,你学中文的,要学古人的气质,去学古琴吧!”没想到,就是这句随口的建议,竟成了他人生的新起点。

胡胜一头扎进了古琴的世界,先是拜熊开华先生为师,传承潇湘琴学的精髓。后来,他又陆续得到了龚一、杨青、赵家珍、朱晞等古琴界名家的悉心指点,技艺如同被春风吹拂的嫩芽,一天天拔节生长。

2003年,古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胜内心那股传承古琴文化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暗自思忖:“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他创办了“种得琴院”,为古琴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大舞台”。

“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我们更有信心把古琴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胡胜说起这话时,眼神里满是坚定。如今,种得琴院热闹非凡,已有80多名学生。

在这里,胡胜不仅传授弹奏技巧,更喜欢带着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寻找灵感,领悟美的真谛。他的课堂生动有趣,能把枯燥的琴理讲得活灵活现,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他的付出也结出了累累硕果:2024年全省民乐“洞庭杯”古琴比赛中,胡胜带领学员们一路过关斩将,斩获9金3银的优异成绩。比赛现场,学生们弹得如痴如醉,台下观众被深深迷住,掌声雷动。胡胜站在台边,看着学生们闪闪发光的表演,心中满是欣慰:“这就是传承的力量,这就是古琴的魅力!”

斫琴求精艺 匠心铸华章

在种得琴院的角落,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墙边堆叠的板材上,每一块木料都承载着胡胜对古琴的敬畏与执着。

“斫琴求精艺,匠心铸华章。”胡胜不仅在演奏上造诣深厚,更是古琴斫制的行家里手。墙边,不同质地的板材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墙上,他亲手制作的古琴古朴而华美,每一把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从选材、开料、挖刨槽腹,到木胚装配、选丝、合弦、晒弦……斫制一张古琴,工序繁复,短则一年半,长则三四年。胡胜常说:“这是一场慢工出细活的修行,更是静下心来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丝毫马虎,每一次打磨都倾注着对完美的追求。

“我家祖辈都是木匠,动手能力还不错,一开始斫琴,我都是自己摸索。”胡胜回忆道。尽管靠着祖传的手艺和自己的悟性,他也能制作出古琴,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于是他踏上了一段求索之旅,奔赴扬州,拜访古琴制作名家。从选材的讲究到制作工艺的精妙,从音色的细微差别到历代相承的审美惯性,他用心体会着每一个细节,只为让自己斫琴技术更精、更专。

岁月流转,胡胜的斫琴技艺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醇厚。他制作的古琴,每一把都如同艺术品,深受市场青睐。最贵的一把琴,竟卖到了18万元。其中,《高山流水鹤鸣秋月式古琴》更是从全省2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匠心动潇湘”首届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并荣获优秀奖。

文创融公益 琴韵润万家

胡胜的古琴艺术之路,是一场对传统经典的深情致敬,更是一场充满创新精神与社会担当的探索之旅。他深知,古琴不仅是一把乐器,更是承载着千年中华文脉的瑰宝。因此,他用自己的琴声与洞庭山水对话,唤醒更多人守护这份古老的艺术。

“古琴是文化的根脉,是历史的回响。”胡胜这样说道。他用笔墨书写《岳阳古琴文化探秘》等系列文章,深入挖掘岳阳古琴文化的渊源与脉络,为这座湖湘名城打造“琴曲之都”的文化底蕴。他与众多志同道合的人携手,为古琴文化的传播倾尽全力,带动更多市民走进古琴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胡胜坚信,古琴的传承不应局限于书斋与舞台,而应融入大众的生活。他组织了近200场“鹤鸣潇湘”古琴公益课,让古琴的清音在潇湘大地回荡;举办近100场“洞庭流殇”雅集活动,让古琴的艺术在湖光山色间流淌。他的身影穿梭于公益与艺术的舞台,只为让更多人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然而,推广古琴并非易事。活动需要经费,许多同行为了拉赞助四处奔波,疲惫不堪。胡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让大家这么辛苦!”于是,他开创了古琴文创产品设计,初心只有一个——用商业的力量为古琴的传承保驾护航。

“我要做企业家,我要做大做强,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赞助古琴活动!”胡胜的话语中透着豪情与担当。他设计的文创产品,如《岳阳三醉》酒类、《独幽》沉香、《幽兰》茶叶等,将古琴文化的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古琴的韵味,更贴近现代生活,让古老的琴声与现代的烟火气紧密相连。

“做老百姓所接受的文创产品,让古琴走进千家万户。”胡胜的文创之路,是一场文化与商业的完美融合。他用文创的翅膀,为古琴的传承插上新的动力;用企业家的格局,为古琴艺术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石。他的文创产品不仅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更成为推广古琴的有力载体,让古琴的声音在时代的浪潮中愈发响亮。

胡胜,这位古琴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者,用他的大气与智慧,为古琴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古琴演奏家和制作家,更是一位致力于传承与推广古琴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努力与坚持,让古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胡胜的手中,古琴不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淌在岁月里的活水,滋养着现代人的心灵。他以琴为舟,以文化为帆,驶向更广阔的未来。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悠扬的古琴曲,跨越时空,低吟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来源:岳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