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适是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和卓越建树。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和卓越建树。
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于1908年登基,年号“宣统”,1912年退位,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仍暂居紫禁城。1917年张勋曾拥戴其复辟,但仅持续12天便宣告失败。后来溥仪又在日本扶持下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二战结束后,溥仪被苏联俘获,后被押解回国接受改造,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
1922年5月30日,溥仪突发奇想,想要召见胡适来聊一聊。溥仪通过其英文老师庄士敦联系上胡适,胡适答应前往。5月31日,胡适前往紫禁城见溥仪。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次会面,他提到自己进神武门,在养心殿见着溥仪,胡适称呼宣统为皇帝,宣统称呼胡适为先生,两人交谈约20分钟。溥仪询问了关留学的情况,表示自己希望出国留学,胡适也向溥仪表达赞成他能放弃帝号,做一个自由的人。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胡适合感觉到这次会面一定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社发表,文章的名称就叫胡适和宣统皇帝,把自己和宣统会面的情况,向社会公布。很多人对胡适见溥仪一事进行议论,当时有人认为胡适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宣统皇帝见面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精神相悖,也有人认为这是两个公民之间的正常接触不应该受到批评。
来源:成熟星星Ae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