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8月19日至8月24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会泽县新街乡迅速响应,精准落实“1262”防汛响应联动机制,成功组织哈卡村、发落村、龙潭村3村4户9名群众安全转移,实现了高风险区域人员零伤亡的目标,充分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在防汛救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
本报特约记者陈耀邦 通讯员马恩凤 金剑敏 文/图
面对8月19日至8月24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会泽县新街乡迅速响应,精准落实“1262”防汛响应联动机制,成功组织哈卡村、发落村、龙潭村3村4户9名群众安全转移,实现了高风险区域人员零伤亡的目标,充分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在防汛救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迅疾响应筑牢前沿防线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新街乡扛起防汛安全主体责任,自接到强降雨预警后,乡防汛工作组立即组织水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精准研判,基于预报雨量和各自然村地质条件,科学决策,将转移权限下放至各村小组,确保响应速度。
接到预警后,各村党组织迅速行动,充分发挥“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优势。村组成员和灾害信息员开展24小时巡查,并通过防汛广播、微信群、电话及“敲门行动”等,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为风险区域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8月20日下午4时,单点雨量加大,现场指挥人员果断下达转移指令并报备乡、村两级,确保行动的统一和高效。
挺身而出勇当救灾先锋
新街乡党委统一指挥,构建起“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严密责任网络。预警发布后,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对独居老人、地质灾害风险点住户等重点人群,进行反复沟通和耐心劝导,彻底打消群众顾虑。
在转移过程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哈卡村党总支书记蒋昆仙带领村委会干部上门,做72岁的独居老人蒋可宗的思想工作,考虑到其实际情况,选择就近在村中安全空地搭建应急帐篷对其进行安置。对于可投亲靠友的发落村刘永德户2人,经现场核查并征得其同意后,采取“就近互助、亲邻安置”的方式临时转移至其兄弟家中,实现了快速、安全转移。对于周边无亲友可直接投靠的发落村锁家乔户2人及龙潭村蒋开玖老两口和两名未成年孙辈,村组党员干部现场利用应急帐篷在离农户家20余米的安全区域快速搭建临时安置点,最大限度减少群众不便。
整个转移过程,党员干部们冒着风雨扶老携幼,按照既定路线安全有序引导群众,确保过程忙而不乱、高效顺畅。在安置点,他们又化身“服务员”,主动做好情绪安抚工作,让转移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真正做到了“转移有速度、安置有温度”。
恪尽职守巩固抗灾成果
人员的成功转移安置是关键一步,而确保群众返家安全则为此次行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8月21日上午,强降雨过程结束后,各村对隐患风险点再次进行了实地复查,在确认滑坡风险大幅降低,且经气象研判后续无持续强降雨后,于当日11时左右,组织转移群众安全有序返家。
此次成功避险,是新街乡上下联动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是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一次集中检验。
据了解,新街乡将在全乡各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大排除行动,切实打好灾害防范应对“主动仗”,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护墙”,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