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复星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636.1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2024年的70%上升到73%。近年来,复星持续推进“聚焦主业”战略,核心产业比重提升,这也意味着复星的聚焦战略取得新进展,核心赛道的优势得以强化。
2025年8月27日,复星国际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总收入达人民币872.8亿元,产业运营利润达人民币31.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6.6亿元。
数字波澜不惊,但背后的变化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复星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636.1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2024年的70%上升到73%。近年来,复星持续推进“聚焦主业”战略,核心产业比重提升,这也意味着复星的聚焦战略取得新进展,核心赛道的优势得以强化。
再看复星的科创投入数字。今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研发迎来“DeepSeek时刻”,复星多年推进的科创战略也取得突破,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复星旗下健康板块归母净利润达到人民币7.56亿元,同比上升48.3%;上半年复星科创投入达人民币36亿元,较去年同期持续增长;多年持续高强度投入,迎来创新成果的爆发期。
此外,长期在全球深耕产业的复星,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总计人民币466.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2024年的49.3%提升到53%。
上述三个数字,可以窥见复星国际的基本面发生的变化。在持续推进创新和全球化战略多年后,创新和全球化已成为复星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一方面打开了未来业绩增长的想像空间,同时也驱动复星国际的价值重估。
创新多点突破,有望推动“高弹性增长”
上半年,复星迎来创新成果收获期,复星医药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上市,4个创新药品申报上市。
其中,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在中国境内获批上市,填补了罕见病肿瘤领域的治疗空白。
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围绕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逐步构建高价值管线组合,并积极拓展心血管、肾脏与代谢等慢病领域和神经领域。
复星旗下的复宏汉霖,凭借中国研发体系的高效率、优成本与高质量,正构建起与国际一线药企比肩的研发规模与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其研发的PD-L1靶向ADC HLX43、新表位HER2单抗HLX22等核心创新产品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这几种创新药物里,HLX43是一款处于全球II期临床阶段的PD-L1靶向ADC(抗体偶联药),目前正在中美日澳等国家开展非小细胞肺癌、胸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这一产品在药物安全性、药物疗效以及研发进展上展现出显著的竞争力,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
在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上半年复宏汉霖的营收、利润、现金流均取得了不俗的增长,业绩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截至8月26日,复宏汉霖年内累计涨幅达到了254%。
上半年的创新药成果,对复星而言只是一个起步动作。此外,复星医药有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报告上半年获境内外监管机构批准开展,有望推动复星的业绩实现高弹性增长。
而复宏汉霖目前的早研管线中,有多项潜力分子正加速推进,覆盖ADC、小分子、TCE等,逐步跻身全球创新舞台,拥有潜在爆款。例如,正在重点推进的HLX43,已在全球入组超过300例患者,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并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顺利推进患者入组,其临床疗效数据展现出成为重磅品种的潜力。
全球化红利持续释放
酒香也怕巷子深,复星的创新药研发成果,与复星的另一项战略能力——全球化有直接关系。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民营企业之一,复星30多年来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深耕,全球化能力可圈可点。
复星的全球化能力,在推动复星建立“自主研发+投资孵化+生态合作”三位一体的全球创新体系,以及推动创新药出海方面,无疑助力甚多。
就在2025年8月,复星医药在研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授权出海,潜在总额达美元6.45亿元,引起投资者强烈关注。
上半年,复宏汉霖全球化战略全面发力,全球产品收入突破25.568亿元,同比增长3.1%;公司海外产品利润同比增长超200%;BD(商务拓展)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80%。随着海外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放量,今年全年,复宏汉霖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实现大幅增长,2026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复宏汉霖有6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4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触达近6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在消费、旅文、智造等业务领域,复星的全球化能力也在持续为业务带来肉眼可见的增长。
复星旗下的海南矿业,一家覆盖能源和大宗产品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境外营收占比甚至超过了复星国际,达到57%。海南矿业在非洲马里的布谷尼锂矿一期已启动试生产,加上洛克石油马来西亚油田项目和完成并购的阿曼油田项目,海矿正加速打造覆盖西非、东南亚、中东的“矿产+能源”网络。
长期扎根上海的豫园灯会,近年来也持续走出国门,继2023年底首次出海法国巴黎后,2025年1月主题灯组亮相越南河内,献礼中越建交75周年;6月在泰国曼谷著名商业地标暹罗天地ICONSIAM点亮,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
豫园旗下拥有268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松鹤楼,在英国伦敦开出海外首店。豫园珠宝时尚集团也将于年底前实现出海,目的地锁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东南亚地区。
复星旗下的海外企业,也在积极“出海”,在全球拓展业务。今年上半年,复星葡萄牙保险国际业务占总业务量比重达28.2%,海外毛保费达欧元9.24亿元。
复星旗下的全球度假村集团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今年上半年全球业绩再创新高,营业额达人民币92.5亿元,同比增长3.8%;经营利润达人民币12.7亿元,同比增长11.0%。
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修复
持续推进创新和全球化,一方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长期主义的思维和坐“冷板凳”的耐心。对于每天都在考虑生存发展的企业而言,不是一件容易坚持的事。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复星自1992年创立以来,在大健康领域的创新研发坚持高投入至今,近年来进入收获期,对整体企业的营收贡献持续增长,在当前生物医药及AI引领的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存在以创新大单品带动企业进入高弹性增长的可能性。
而复星的全球化更是一步“先手棋”,始自2007年复星国际上市。在众多企业在国内厮杀时,复星已抓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契机,在海外持续推进产业布局。近年来随着国内竞争“内卷”加剧,“不出海便出局”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而复星此时的海外收入已经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十多年深度的全球产业布局,给复星带来的发展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复星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复星持续优化资产组合,财务状况保持稳健,现金储备充裕。截至报告期末,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3%,负债比率保持健康。
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充分肯定复星信用指标,确认评级展望为“稳定”。上半年,复星健康业务板块的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表现亮眼,带动底层资产价值重估。随着宏观环境日趋好转,复星国际有望进入新一轮估值修复。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