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银行被戴上“紧箍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3 06:44 1

摘要: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通知,但是对银行的影响,尤其是对中收业务的影响是很大的。

每到周五,监管部门往往就容易出台一些重磅消息。

1

这不,本周五金融监管总局就印发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通知,但是对银行的影响,尤其是对中收业务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项新规的一些具体规定。

这个新规内容比较多,我们就简单挑几个重点的来说说。

1、严格筛选合作机构和产品。

以前的很多银行在筛选代理机构的时候往往都不怎么重视合规,大多银行都是谁给的佣金高就优先跟谁合作。

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新规,银行必须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限定了合作机构的范围。

以后银行只能代销由国务院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并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

说白了要对合作机构进行尽调,确保其有较强的投资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等。

除此之外,这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代销业务原则上应该由总行跟合作机构签署代销协议,如果由一级分支机构签订代销协议的,需要得到总行的授权。

2、定期评估合作机构。

这次《办法》有一条规定提到,对于已经准入的合作机构,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对接进行审查评估。

如果发现合作机构存在违规行为,重大风险或者其他问题就要及时清退。

3、考核的多样性。

以前很多银行在代销业务的时候,往往都是唯业绩论英雄,甚至为了完成业绩而忽略一些违规行为。

而这次新规的出台要求银行不得仅考核销售业绩指标,还必须考核销售行为和程序的合规性,客户投诉情况和内外部检查结果等。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银行必须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和监管制度。

如果发现员工违规了,不仅会处理负责人和销售人员,上级部门也会被追究责任。

4、销售环节戴上紧箍咒。

现在很多银行对中收业务的考核很严,为了完成一些代理业务,有些员工可能不惜违规对客户进行宣传。

为了规范银行这种乱象,这次《办法》特别对银行代理销售销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

一个是规范宣传渠道。

银行只能在本行的营业网点、官网以及相关应用代理销售,不得通过外包、让步管理权等方式嵌入其他机构应用场景。

这意味着以后银行跟很多平台的合作有可能会因此而终止。

二个是不能对代销产品进行二次包装。

银行必须严格按照合作机构提供的产品宣传资料、销售合同、风险提示开展代销活动,而且必须在产品宣传首页明显位置标注合作机构名称。

三个是规范宣传用语。

银行员工不能以银行名义替代合作机构,在向客户推销的时候必须说清楚合作机构,明确银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和兑付责任。

四个是严格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

五个是明确代理相关产品的规则和收费标准。

六个是严格落实风险提示,由客户亲自抄写风险提示内容。

七个是严格落实“双录”

八个是明确禁止性行为。

比如不得将代销产品包装成自营产品。

不得采取虚假、夸大、片面宣传。

不得实行捆绑销售。

不得替代客户签署、操作相关文件。

不得做诸显性或者隐性担保。

不得诱导客户购买一些不符合他们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总之,这次《办法》对银行的代理产品从机构的筛选,产品的筛选,到过程的管理,以及销售行为的规范都作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这如同给银行带了紧箍咒一样,这势必让银行的代理业务更加规范。

2

为什么监管部门要特别推出这样一个管理办法呢?

说白了,为了规范银行代理业务的规范,保障理财产品客户的权益。

一直以来中收业务都是银行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在中收业务当中,代理业务又是重中之重,包括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理证券,代理国债等等都是银行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些代理业务给银行网点带来的利润甚至有可能比主业还要高。

最关键的是通过代理这些合作机构的产品,包括银行以及员工能够获得丰厚的提成。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员工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提高收入,在推销的过程当中都有可能存在一些夸大,甚至诱导等一些违规行为。

这种行为随时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风险。

现实中个别银行员工将保险产品包装成定期存款的可不在少数。

有些银行员工就通过文字上的游戏忽悠一些不懂行情的老年人,导致很多老年人莫名其妙的就把存款换成了理财产品。

比如有一位沈阳的网友在2013年就在某银行存入了200万元。

直到2024年年中,她因病在家休养,想把这笔存款取出来,结果才发现这笔存款早就变成了一笔巨大的终身寿险。

类似这种存款变保险的事情,虽然在现实当中不经常发生。

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每当银行出现存款变保险的时候,很容易就在网上传播开来,导致大家对银行口诛笔伐。

在这种背景之下,监管部门也一直在不断推出相关监管文件,加大银行的管理力度。

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有个别银行仍然铤而走险,这无形当中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不过这是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这相当于给银行上了一个紧箍咒,这会有效防范银行各种违规行为的产生。

3

当然这个新规目前只是处于发布阶段,还没有正式实施。

正式实施时间是2025年10月1日起,这意味着银行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去调整。

一旦未来这项办法正式实施了,对银行来说可能是比较难受的。

这几年,银行的业绩本身就面临很大的增长压力,各大银行为了保持业绩的增长,都将希望寄托在非息业务上面。

而代理业务,一直都是非息业务当中的重头戏之一。

只不过,最近几年因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银行的非息业务增长也没有那么乐观。

尤其是中收业务的增长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根据各大银行公布的202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很多银行的中收业务同比下降都超过10%,个别银行甚至超过30%。

这说明,当前银行的中收业务,也是面临很大增长压力。

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下,很多银行员工还试图想着通过擦边球来实现业务的增长。

但随着金融监管总局新规的出台以后,代理业务会变得更加规范,大家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这意味着代理业务会越来越难做,大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这时候光靠一线员工苦口婆心去劝客户,效果不会太明显。

最关键的是银行要优化这些代理产品的结构,提高这些代理产品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够赢得客户的认可。

来源:千帆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