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2025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演出项目名单公布,共计36个项目入选,我市3个剧目榜上有名,分别是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采茶调音乐剧《春暖花开》、采茶戏《皇亲国戚》,以及南雄市粤北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采茶戏《珠玑巷》。
日前,2025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演出项目名单公布,共计36个项目入选,我市3个剧目榜上有名,分别是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采茶调音乐剧《春暖花开》、采茶戏《皇亲国戚》,以及南雄市粤北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采茶戏《珠玑巷》。
历经两百多年的沉淀,粤北采茶戏这朵扎根于山野的民间艺术“山茶花”,正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粤北采茶调音乐剧《春暖花开》剧照
01
声声不息的“山野史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北采茶戏源于明清之际的茶山农事,以“采茶调”为魂,融山歌小调、民间灯彩歌舞于一体,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活态化石”。
粤北采茶戏多以旦、生、丑三角色表演,旧称“三脚班”。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则主要融汇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分为采茶戏、灯调、小调。唱腔结构基本是曲牌联缀,后来又采用板式产业化的方法,产生散板、中板、快板等。
粤北采茶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承清丑生表演堪称绝活。
其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形态健美,刚健敏捷,活泼优美、轻松奔放,富有乡土气息。有高矮步、云手、摸步、扇子花、独舞、对舞等特有的形式。
同时,粤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一小部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大部分取材于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人物大都是农夫、渔夫、各行各业的匠人、财主家的仆人等普通的下层人物,一唱三叹间尽显民众的生活智慧。
粤北采茶戏《珠玑巷》剧照
02
非遗的现代性突围
近年来,我市以“戏曲+”思维激活非遗生命力,通过本土化原创、跨界融合、经典复排等方式,让粤北采茶戏走上舞台,走进乡村、景区、校园,“活”在当下。
《春暖花开》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将非遗戏曲与现代叙事完美融合,讲述本土故事、时代强音。同时在音乐、舞美等艺术创作中大胆创新,将传统采茶戏精髓与现代音乐剧巧妙融合,匠心打造独具粤北风情的舞台,让传统戏曲焕新焕彩。
该剧以真实粤北乡村风貌为背景,讲述了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欧阳松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俯身大地、融入群众,推动流转山林土地、成立强镇富村公司、积极抗洪抢险,以实干换真心、以担当解困境,带领广大群众奋力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生动故事,展现“百千万工程”下粤北乡村的蝶变,让观众在戏曲的韵律中感受时代的脉搏,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皇亲国戚》是一部“老戏新唱”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西汉文帝年间,窦皇后寻找流落民间的弟弟窦少君的民间传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
复排是对艺术遗产的活态传承,一方面通过反复搬演保留传统表演程式、唱腔技艺,避免珍贵艺术形式失传。一方面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导演理念和审美视角重新诠释经典,实现传统与当代的跨时空对话。同时,也是培育新生代演员和观众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拓展剧种传播力和生命力。
粤北采茶戏《皇亲国戚》剧照
《珠玑巷》则是一部蕴含双非遗元素的地方剧目佳作。该剧以国家级非遗项目《珠玑巷人南迁传说》为底本,以胡贵妃为奸相所迫害,而后被珠玑巷人救起为切入点,艺术化还原珠玑巷人南迁的历史背景,展现珠玑巷人“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的精神。
全戏台词以南雄方言呈现,极富地方特色。该剧将在今年11月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寻根之旅”活动中演出,进一步强化地域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让珠玑文化走向世界,融入当代人生活。
粤北采茶戏《珠玑巷》剧照
03
非遗新韵 花开羊城
9月9日-13日,采茶调音乐剧《春暖花开》将赴广东粤剧院粤剧艺术中心连续献演5场。当粤北山间的采茶号子穿越时空,化作舞台上的婉转戏腔;当非遗采茶戏与现代音乐剧碰撞出璀璨火花,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即将在羊城上演。
演出场次:从茶山到都市,从传统到创新,粤北采茶戏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用戏曲讲述中国故事,用非遗礼赞时代华章。
这个秋天,让我们用心聆听从粤北山野飘来的清新采茶调,感受非遗与现代的对话、传统与创新的共舞,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采茶戏之约。
来源:韶关民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