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王穉登《致建侯尺牍二》,是件28.2×12.5cm的纸本行书小品。尺牍里没有宏论,只几句日常——"日来饮食顿废。服散若投水。惟有东林西寺。时时出游。作避客计耳",却藏着明代文人的笔墨意趣与处世闲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王穉登《致建侯尺牍二》,是件28.2×12.5cm的纸本行书小品。尺牍里没有宏论,只几句日常——"日来饮食顿废。服散若投水。惟有东林西寺。时时出游。作避客计耳",却藏着明代文人的笔墨意趣与处世闲态。
释文先摆出来:
日来饮食顿废。服散若投水。惟有东林西寺。时时出游。作避客计耳。名篇屡辱。无能仰报。奈何。承索拙言。容勉力塞命。穉登顿首。建侯词丈先生门下。左长。
这尺牍是给"建侯词丈"的短札,通篇笔墨松活不板正。王穉登是吴门书派后劲,虽不如文徵明、祝允明声名显赫,却承了吴门"以书寄情"的路数。看他写"饮食顿废"四字,笔锋轻带,"顿"字右竖略斜,像人没精打采垂着肩;"东林西寺"几笔又松快起来,"游"字走之底顺势铺开,倒有几分逛寺避客的散淡。
他的行书不追狂放,偏于温润。"名篇屡辱。无能仰报"里,"辱"字收笔轻顿,"报"字横画带弧度,带着对友人赠文的谦意。最妙是"容勉力塞命","塞命"二字挤得稍近,却不局促——应下写文的嘱托,似有些勉强又不好推托,那点文人的实在气,倒从笔缝里漏出来了。
尺牍本是私密物,不用摆架子。王穉登写时大抵随性,笔锋时提时按,行距忽宽忽窄,像与人闲坐聊天,话到兴头近一些,略沉吟又松快些。比起刻意写的碑帖,这类信札更见真性情——原来好书法不必总端着,把日子过成笔墨,笔墨里就有了活气。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