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血丹心照检徽,文明之花映鹿城。商南,因地处商山之南而得名,又名“鹿城”,位于秦岭东南麓、陕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被誉为“大秦岭封面”。商南县人民检察院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紧贴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紧贴群众急难愁盼、紧贴社会治理难点堵点,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各项
碧血丹心照检徽,文明之花映鹿城。商南,因地处商山之南而得名,又名“鹿城”,位于秦岭东南麓、陕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被誉为“大秦岭封面”。商南县人民检察院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紧贴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紧贴群众急难愁盼、紧贴社会治理难点堵点,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捷报频传。2025年5月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铸魂塑形,擘画文明与业务同频共振的“检察路径”
商南县检察院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全体干警人人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检察工作同频共振。
青年干部小徐说:“每一次理论学习让我在理论层面都有提升,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30余次集中研讨、20余次调研走访,12项制度机制落地见效……该院构建起“党组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青年理论小组联学”三维学习体系,坚持“一周一集体学习、一月一研讨交流”,检察人员的信仰根基在常抓不懈中愈发牢固,政治能力与实践能力在知行合一中持续淬炼。
司法为民,书写文明底色绘就的“一流答卷”
“我们现在日子好多了,多亏检察院的救助啊”司法救助申请人田某梅拉着控申检察干警的手,哽咽着讲述自己的生活现状。该院在深入镇村开展法治宣传过程中发现,田某梅是退役军人家属、农村困难妇女重点关注救助对象,通过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启动救助程序,落实优先救助原则,并与退役军人事务、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多元救助帮扶,审批发放司法救助金,协调解决就业岗位,缓解了田某梅的生活压力。该案被最高检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列为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聚焦秦岭“五乱”、河道“四乱”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秦岭生态保护、丹江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项行动,以点带面推进丹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运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支付生态补偿金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共补植复绿6000余株、增殖放流鱼苗8000余尾、缴纳生态赔偿金18万余元,把受损生态环境修复落到实处。
文化浸润,涵养文明风尚锻造的“菁英队伍”
“这方小小的空间,不仅提供了学习休憩的场所,更是涵养文明、凝聚认同的精神家园。”这仅是该院检察文化育检的一角。 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端午粽叶飘香里的家国情怀,清明祭奠英烈的肃穆崇敬,“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摄影、书法、健身、羽毛球等兴趣小组活动蓬勃开展。
志愿服务是文明践行的亮丽名片。爱心捐款箱前,干警们踊跃奉献,涓涓细流汇成扶危济困的爱心长河。街头巷尾、社区乡村,身着“红马甲”的商南检察志愿者身影活跃。清扫垃圾美化环境、普法宣传解疑释惑、关爱帮扶特殊群体……他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诠释检察担当,播撒文明种子。
文明单位创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该院在持续保持“全国文明接待室”的同时,荣记最高检“集体一等功”、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三次荣获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优秀单位,还获得省市县其他各级荣誉57项。检徽下的文明脉动,正愈发强劲有力,与法治的脉搏同频共振。商南检察人关于文明的故事,也必将在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办理中、在每一次为民服务的真诚付出里、在日复一日的执着坚守下,不断续写更加精彩、更加动人的崭新篇章。(吴京)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