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超过500万辆的“国民神车”,刚刚宣布大消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9:12 1

摘要:8月28日,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成都共同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正式宣布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这意味着,在中国拥有超过500万用户(车型+品牌),拉开中国家轿普及序幕的捷达,正以全新姿态迈入电动化与全球化战略新

8月28日,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成都共同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正式宣布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这意味着,在中国拥有超过500万用户(车型+品牌),拉开中国家轿普及序幕的捷达,正以全新姿态迈入电动化与全球化战略新阶段。

从“一辆车”到“一个品牌”

自1991年12月第一辆捷达从一汽-大众工厂下线以来,它迅速凭借“皮实耐用”的可靠形象,成为中国马路上最熟悉的风景之一。截至品牌独立前,捷达单一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400万辆,成为中国车市名副其实的“国民神车”。

2019年,捷达由一款经典车型跃升为大众集团全新子品牌,落户成都,成为一汽-大众体系内第三个独立运营的品牌。这一变化不仅延续了捷达的传奇故事,更使其在产品定位与营销策略上更贴近中国年轻用户。

在签约仪式上,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强调:“本次签约,是中国一汽积极响应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动实践。一汽-大众将充分融合中德双方优势,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加强自研自创能力,打造合资技术新高地,为四川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捷达品牌‘深耕本土、辐射海外’注入全新动能。”

作为央企旗下最成功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一汽-大众将以捷达模式开启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新范式。据了解,本着立足成都生产基地的长期布局,捷达品牌新公司将全面整合现有资源,依托中国本土研发与成熟供应链体系,获得更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与运营灵活度,以实现更快速的市场响应与更深度的本土化融合。

与此同时,成都市政府将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持,为捷达新公司提供全周期多维度护航。

2025年7月,捷达品牌全新VS8车型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正式下线。资料显示,作为一汽-大众首家异地生产基地,该工厂已累计生产包括捷达在内的整车超667万辆,带动上百家配套企业集聚成都,逐步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

中德技术合璧,三年将推出5款新品

目前,捷达品牌在售5款车型涵盖轿车及SUV,均为燃油车。全新成立的捷达品牌公司将充分发挥中德技术优势,全面提速电动化进程。

据透露,捷达品牌计划于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车型,其中包括4款新能源车,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商品矩阵的持续完善,不仅体现品牌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动能,更承载着实现销量跃升的战略目标。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明确表态:“将在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续写捷达品牌的成功篇章。通过捷达的电动化转型,集团将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转型浪潮。依托大众集团平台技术的同时,一汽-大众不断强化本土化研发能力,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和研发流程。值得一提的是,捷达纯电车型将首次搭载一汽-大众自主研发的SOA电子电气架构,基于CMP平台进行针对性开发,并支持本土科技企业提供的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路线不仅体现中德股东双方的深度融合,也凸显捷达以“高性价比智能电动车”重新定义国民级新能源产品的战略意图。

深耕本土,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态

成都作为全国私家车保有量排名前列的城市,不仅具有深厚的汽车消费文化,更是西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阵地。捷达品牌新公司落户于此,将进一步强化成都乃至四川在西部汽车工业格局中的龙头地位。

未来,捷达品牌新公司将协同当地政府构建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智慧出行服务的产业闭环,预计带动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推动形成产值规模千亿元的汽车生态集群。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增速高达75.2%。在深耕本土市场的同时,捷达也将积极“出海”。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结合本地化产业优势,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态。据了解,捷达的出海首站将是中亚市场。

从一款车到一个品牌,再到成立新公司,捷达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演进的重要参与者。成为单一品牌六年来,捷达品牌以扎实的产品力和清晰的性价比定位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如今,随着新公司的成立和电动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捷达正系统整合中德双方优势资源,加速从“国民燃油神车”向“新时代电动国民车”转型。在全新的运营机制与发展战略下,捷达有望再次引领细分市场,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又一标杆。

来源:琅琊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