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以轴承产业链试点项目为抓手,纵深推进质量强链行动,围绕轴承产业链上下游,以“五新”举措塑强产业链质量支撑,积极培育轴承产业链质量竞争优势,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夯实质量根基
今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以轴承产业链试点项目为抓手,纵深推进质量强链行动,围绕轴承产业链上下游,以“五新”举措塑强产业链质量支撑,积极培育轴承产业链质量竞争优势,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夯实质量根基。
国晓宁 通讯员 李兆敏
李志远 聊城报道
以“链式”新思维
谋划产业链质量协同
坚持以“链式”思维谋划产业发展,统筹抓好轴承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一是突出上下游协同。聚力强链延链,深入开展轴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合作,打造形成产业链聚合优势,以链上企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之间的质量协同提升。在轴承产业链复制推广产业链联合标准模式,组织轴承加工企业、钢球生产企业、保持器生产企业等共同参与标准、检测方法制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二是突出质量要素协同。以“一站式”服务为载体,搭建产业链质量供需对接平台,集聚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助力轴承产业链提质升级。持续在轴承全产业链开展中小企业计量帮扶行动,建立涵盖563项检定校准的服务清单,征集企业需求清单,提供定制化计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轴承关键领域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标准协同,《精细陶瓷滚动轴承球及滚子用氮化硅材料》国家标准顺利实施,为抢占潜在细分领域行业话语权奠定基础。三是突出链主引领。以宇捷轴承、博特等“链主”企业为总抓手,推动“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鼓励宇捷、博特等开展《质量强国领军企业导则》导入、QC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质量活动,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助推行业、企业质量水平提升。
以“联合”新机制
推动产业链质量攻关
针对产业链质量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采取跨区域协作和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等差异化方式开展攻关,全面提升质量攻关效率,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共性问题实施跨区域质量攻关。推动轴承产业“跨区融合”,建立质量攻关项目跨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产业链区域互补、跨区融合。组织临清轴承与上游东昌府区保持器、冠县锻造、东阿钢球产业以及下游高唐农机、冠县装备制造等产业对接融合,进一步修改完善轴承产业链质量图谱,从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着手联合开展质量攻关,推动轴承加工过程中椭圆度变形问题、轴承产品噪声和振动控制缺陷、轴承套圈车加工过程中烧伤现象等行业质量“堵点”实现突破。二是个性问题实施质量阶梯攀登。针对聊城市调心滚子轴承精度难以突破P4级,联合济南、市质检所、洛轴所等机构,依托宇捷轴承,针对这一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品,实施质量阶梯攀登试点。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和优质产品,开展产品检验、标准验证、比对检测等,分析出我市轴承产品在尺寸偏差、跳动量、旋转精度等指标方面的差距,并精准制定质量阶梯攀登方向和重点,成功突破了高承载、低摩擦的滚子轴承新结构与优化设计方法,产品承载能力提高20%,推动聊城市轴承精度突破P4级。
以“数智”新模式
提升产业链质量管控
在轴承产业链率先推行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推动传统质量工具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促进实现质量形成过程的显性化、可视化。产业链层面,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轴承“产业大脑”,为全链条提供数智化、专业化、综合性服务。“产业大脑”搭设全链条质量追溯平台,深度融合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轴承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仓储物流到销售服务的全周期质量管控,提升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与透明度,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企业层面,宇捷联合山东大学等高校研发安全可控轴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采用智能SPC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质量全程跟踪监控,设备利用率提升30%,稳定性提高40%,并成功配套山东钢铁集团等企业的相关产品,实现外贸订单增长40%。博特轴承先后部署ERP、PLM、MES、SPC等核心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了产品研发设计、车加工、热处理、产品检测等多方面的系统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的全流程管控,公司薄壁球轴承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机器人等行业。
以“创新”新理念
做强产业链质量支撑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轴承产业质量提升的支撑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创新实施“一链一院”。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改造,联合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山东轴承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质量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精度圆锥轴承用滚动体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大尺寸调心滚子轴承套圈碳化物演变规律及控制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市轴承产品迭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其中,22324CAW33P6系列调心滚子轴承创新采用可控气氛托辊盐浴热处理,产品实现0脱碳,寿命提高30%以上,振动和噪音值达到ZV2标准。二是创新引进“院士团队”。依托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团队,成功建立全省唯一的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推动生产效率提高10倍,成本下降30%。去年以来轴承产业链在科技创新方面立项48项课题、完成21项,申报专利62项、授权9项,研发新产品16款,其中7款实现进口替代。
以“服务”新路径
助力产业链质量提升
全面整合计量、标准、认证等质量要素资源,以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为基础,以优化服务路径为着力点,促进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高效配置。一是强化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积极谋划筹建轴承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投入402.4万元购置轴承等检测、检校设备,全面升级硬件设施,完成25项轴承计量标准建标并获授权许可,填补了全市轴承相关计量标准空白。与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国家轴承检测中心,设立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聊城工作站,更好链接外部资源,为全市轴承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提供支撑。二是开展质量技术服务“便利化”探索。创新质量技术服务供给方式,将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建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者市民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接入国标全文数据库),检测预约(直连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设备),专家“坐诊”(每周一天工艺质量门诊)等,目前已在临清市“烟店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站点,累计服务链企业200余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10余个。同时,正在积极筹划在东昌府区依托郑家镇市民服务中心建立轴承保持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为辖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