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一院:智慧医院促进公立医院转型正当时

B站影视 2025-01-04 02:34 3

摘要:1956年、1957年,一大批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专家从上海西迁至重庆,创建了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重医附一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年来,重医附一院传承“西迁精神”,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坚持把患者放在首位的服务


1956年、1957年,一大批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专家从上海西迁至重庆,创建了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重医附一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年来,重医附一院传承“西迁精神”,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坚持把患者放在首位的服务理念,以建设智慧医院为抓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重医附一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排名重庆市首位,位居国内医院“第一方阵”。重医附一院如何建设智慧医院?智慧医院又如何为医院赋能,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重医附一院院长罗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罗勇

顺应转型发展需求

一代又一代“重医人”在“西迁精神”的沐浴下茁壮成长,为重医附一院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罗勇介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当时全国最顶尖的上医400多位前辈专家心怀大局,溯江而上,向西而歌,西迁报国。其中,有206位专家落户重医附一院。校长钱惪教授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传染病学一级教授,他和众多专家扎根重医,不畏艰苦,不讲条件,用芳华岁月和热血汗水,为重医的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他们的奉献精神为医院注入了灵魂。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量的增长对医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罗勇认为,公立医院发展正处在从以往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只有快速完成发展转型,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才能保持医院的竞争力,造福更多患者。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大医院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数量和类别非常多,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可能连它们的数量和类别都弄不清,会有很多‘糊涂账’。”罗勇说。

重医附一院的信息化建设历程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在漫长的建设过程中,该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过去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需要,从而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是逐步优化还是推倒重来?罗勇表示,逐步优化信息系统虽然省力省钱,但这就像是重新装修老旧的小房子一样,无法解决面积小的根本问题。而重塑信息系统虽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这就像是新盖一间大房子,是医院发展所需要的。重医附一院经过反复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适应医院未来转型发展的决定。

2022年,重医附一院将原有信息系统的架构、软硬件等进行整体系统性重塑。重塑过后的信息系统具有更好的“后发”优势,拥有了更强大的“心脏”和更大的“体型”,重医附一院着力推进“11631+N”的智慧医院建设框架,谋划以数智驱动的智慧医院建设。“11631+N”智慧医院整体架构具体指:1套基础设施;1个智慧医院大脑;数字党建、数字医疗、数字服务、数字管理、数字科研、数字教学等6大业务领域;集团、院区、部门等3级服务体系;1套智能治理体系;包含党建、医疗等医院高质量发展板块在内的N个重点方向。

经过长期发展,重医附一院的信息化水平在重庆市已经处在领跑地位,但是在罗勇看来,该院距离成为智慧医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智慧医院的目标是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从而建立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服务环境,让医院实现医疗服务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精益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光有先进的信息平台远远不够,信息化建设只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基石”,建设智慧医院最重要的是灵活掌握运用信息化的力量,培养出可以驾驭智慧医院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建设智慧医院,重医附一院提炼出了建设智慧医院所需要的两种能力。罗勇介绍,第一种能力是数据要素转化能力。数据要素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当前,数据要素正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医疗健康的各个环节,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广泛融入不仅可使医院加强对自身运营情况的感知能力,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医生在临床中作出更精准的决策。并利用数据驱动,更快、更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健康医疗数据要素价值化的探索,有助于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疾病预防、诊断、患者便捷服务等方面的普及应用。公立医院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认清并融入这股发展“浪潮”,要挖掘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促进医院持续优化运营流程。

第二种能力是通过新质生产力引领医院数字化转型能力。罗勇认为,医院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医院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要重点在技术创新、服务变革、管理优化等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不断探索新医疗技术、新材料、新医疗器械、新药物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

罗勇告诉记者,重医附一院在培养上述两种能力的同时将从数据交互平台化、诊疗系统智能化、患者服务主动化、医疗过程精准化、医疗服务远程化、网络安全常态化这六个方面打造“智慧医院”新形态。通过深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应用,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学科发展等方面注入“智能”力量。

发展智慧医院要消耗医院大量的精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这对医院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罗勇认为,当前,公立医院正处在转型发展的“路口”,需要强大的帮手才能辅助医院在纷杂的选择中作出正确决策。智慧医院能有效提升医疗效率并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是公立医院加快“医、教、研”三驾马车同步驱动,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像重医附一院这样拥有“一院多区”的大型三甲医院,未来将不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医疗场所,还将成为涵盖医疗服务、科研创新、健康管理、社会服务等要素的多元化“无围墙”场景。医院所要承担的工作将会显著增加,所需要付出的人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也会大为增加,如果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移动健康等信息技术就可能会拖医院发展的后腿,从而掣肘医院高质量发展。

罗勇表示,建设智慧医院不仅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智慧医院可通过打破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实现跨业务、跨机构、跨区域的协同管理和医疗服务,还能基于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患者偏好,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然而,随着信息化等技术与医院发展的深度融合,在提升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罗勇认为,只有合规、安全地建设智慧医院,并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医院发展才能行稳致远。重医附一院对信息安全保护进行全方位设计,不断织密信息安全这张大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要求,重医附一院构建出一套以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和计算环境安全为基础,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为核心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通过建设互联网应用云防护平台、网络安全运营管理中心、主机安全管理平台,形成“云、管、端”三方面安全防护,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文:本刊记者 吴风港

编辑:王祎然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1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