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智能建造”发展 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工程质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22:30 1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4部门8月27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推动山东省建筑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4部门8月27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推动山东省建筑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若干意见》要求,集聚产业链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对符合条件的链主企业,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加快智能建造产业落地,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市场化资金支持,重点对集聚区内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研发及制造、智能生产等领域的优质项目,通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给予支持。

“智能建造”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新方向,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让建造更安全、质量更可靠。

传统安全监管高度依赖人的经验和责任心,存在盲区和滞后性。现在,通过“BIM+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深基坑、高支模、大型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在塔吊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荷载、幅度、风速等数据,一旦接近临界值系统会自动报警甚至断电,将倾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工人佩戴智能安全帽,不仅可以定位,还能监测心率体温,在发生中暑或晕厥时及时报警,实现了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警”的根本转变。

“智能建造”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精细化管控:基于BIM技术,在动工前就在数字世界里把整个项目“盖”了一遍,提前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管线碰撞、设计冲突问题。到了现场,工人们通过AR/AR技术,能将虚拟模型精准叠加到现实工地,清楚地知道每一根钢筋的位置、每一根管线的标高,极大减少了因误解图纸而造成的返工和质量缺陷,让施工像“搭积木”一样精准。

“智能建造”也可以实现全过程质量溯源:预制装配式构件从工厂生产、运输到现场吊装,全过程都有唯一的“身份证”(二维码或RFID标签)。扫一下码,它的生产日期、质量检测报告、安装人员信息一览无余。一旦未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瞬间精准追溯,责任清晰,处理高效。这就像给每一个建筑零件建立了终身档案。

此外,智慧工地平台通过AI视频监控,可以自动识别人员未戴安全帽、区域闯入、火灾苗头等隐患,并实时推送告警。车辆未冲洗上路、物料堆放不合规等都能被自动捕捉。这使得现场管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减少了因现场混乱而引发的安全和质量事故。

项目参建各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可以在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协同工作,信息传递零损耗、零延迟。设计变更能瞬间直达施工一线,监理的验收意见也能即时同步给所有人,消除了信息孤岛,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错误。

闪电新闻记者 唐福晨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