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河南建业:三十一年的红蓝情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6:05 2

摘要:一九九四年的夏夜,河南郑州荥阳少林汽车厂财务处(汜水镇)的套间内(晚上财务上必须有人值班看门),一盏40瓦的白炽灯陪我度过无数个夜晚。刚从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的我,在这里与《郑州晚报》的甲B特刊结下不解之缘。报纸的油墨香混杂着财务账本的纸张气息,成了我青春里最特别

一九九四年的夏夜,河南郑州荥阳少林汽车厂财务处(汜水镇)的套间内(晚上财务上必须有人值班看门),一盏40瓦的白炽灯陪我度过无数个夜晚。刚从河南财经学院毕业的我,在这里与《郑州晚报》的甲B特刊结下不解之缘。报纸的油墨香混杂着财务账本的纸张气息,成了我青春里最特别的记忆。

那时的我连越位规则都弄不明白,却对建业队的每一个消息如数家珍。每周特刊到手,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连中缝里的小广告都不放过——卖足球鞋的、球迷酒吧开业、民间球赛招募,这些琐碎的信息,在我眼里都是通往足球世界的窗口。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新乡体育场的山呼海啸,虽然只能通过文字想象。陆锋的犀利突破、"三剑客"的精妙配合、"抬棺进场"的悲壮,都在报纸的字里行间变得鲜活。有时值夜班,我会把特刊铺在账本上,在算盘的陪伴里,悄悄勾画积分榜上的走势。

离开河南后,建业成了我与故乡最深的牵绊。出差在外,只要恰逢河南队的客场比赛,我总会想方设法赶到现场。广州天河体育场的闷热,北京工体的喧嚣,上海虹口足球场的激情,万体馆的宏伟,浦东体育场的现代化——这些球场都见证了一个异乡人对家乡球队的执着。

最难忘"虹口的最后三分钟",当建业在补时阶段连入两球逆转申花,我抱着身旁素不相识的老乡又跳又笑,那一刻,仿佛所有的乡愁都得到了慰藉。

QQ群"建业城市球迷"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作为群主,每个比赛日我都准时守在电脑前,通过文字直播了解赛况,然后在群里发布比分公告。卡通戈的倒钩、奥贝的灵动、内托的重炮、伊沃的魔术脚法,都通过我的文字传向天南地北的河南人。

记得"操哥下跪"那一刻,群里瞬间安静,然后爆发出无数安慰的话语。杨楠的干练、唐尧东的执着、作家张宇的文人球事、王宝山的"酒后真言",都是我们深夜里热议的话题。"钟七"与"小黄人"的钟黄连线,每每让群里的欢呼声溢出屏幕。

那些年追过的亚冠征程,让我们在中原大地挺直了腰杆。穿着长红袍的洛阳老球迷嘶哑呐喊,王上源的大将风范,曾诚的铜墙铁壁,都化作记忆里的星辰。多拉多的惊艳一撞与悲情,郭星源的争议判罚,都是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今年足协杯与申花的点球大战,与成都的惊天对决,我在上海看台上热泪盈眶。身边的年轻人可能不懂,为什么这个大叔如此激动。他们不知道,这120分钟的点球大战,承载着我三十一年的青春记忆。

虽然胡葆森董事长已经转让了球队,但没有他二十九年的坚守,就没有河南足球的今天。从1994年到2023年,他用几乎一己之力扛起了中原足球的大旗。如今每当我看到看台上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球迷,就会想起胡董的一句话:"足球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

三十一年转瞬即逝,我从值班室里读报的青年,变成了上海看台上两鬓泛白的中年人。唯一不变的是对河南足球的守护之心。12月5日,我已经订好苏州的酒店,将要再次踏上追随河南队足协杯决赛的征程。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们这些老球迷对三十一年情怀的致敬。

红蓝一生,一生红蓝。这简单的四个字,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虽然球队几经更名,但在我心里,它永远都是那个1994年夏天,在值班室灯光下与我初次相遇的河南建业。

(注:文中所有足球相关人物、事件均来自31年来的自己记忆,有些时间可能记的不太准,目前效力球员大多写上去)

来源:耿直的云哥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