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31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位刚刚退休的中学老师,60岁出头,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前几天突然感到右侧后背刺痛,皮肤像被针扎一样,晚上更是痛得睡不着。不到两天,疼痛部位开始出现密集的红疹和水泡。他以为是湿疹,到医院一查,被确诊为——带状疱疹。
医生告诉他:“这两年,像您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明显上升。”
带状疱疹并不是“老年病”,也不是“皮肤病”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是免疫系统的“警报”。
它的“真面目”其实是一种病毒感染。它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这种病毒和我们小时候得的“水痘”是一回事。
很多人小时候得过水痘,症状好了之后,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神经节里。平时不发作,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苏醒”,沿着神经路径爆发,形成带状疱疹。
这种病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它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疼痛是它最典型的表现,尤其是“神经痛”。
近几年,临床上带状疱疹的病例增长趋势非常明显。根据2023年《中华皮肤科杂志》一项全国多中心流调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年发病率已超过 8‰,远高于10年前的水平。
原因之一,是我们活得更久了。
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群基数变大,而年龄越大,免疫力越低,病毒越容易“复燃”。
另一个重要诱因,是越来越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今的年轻人也开始中招,尤其是长期熬夜、压力大、不规律作息的人。病毒并不会挑年龄,只要你的免疫系统“松懈”了,它就可能趁虚而入。
很多人知道熬夜不好,但并不清楚它和带状疱疹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长期熬夜正是带状疱疹越来越年轻化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熬夜会诱发带状疱疹?我们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内分泌、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深度睡眠期是免疫细胞“修复”和再生的关键时间段。连续熬夜会造成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下降,给潜伏的病毒创造了“重启”的机会。
此外,熬夜常常伴随着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这些都是免疫系统的敌人。
所以如果你:
最近连续熬夜赶项目
经常凌晨玩手机刷剧
情绪焦虑、睡眠质量差
就要特别警惕了。如果同时出现一侧身体刺痛、灼热,随后皮肤出现红疹或水泡,一定要尽早就医,别拖。
很多人以为带状疱疹只是长几个疱疹,涂点药膏就能好。但真正让患者痛苦的,是它的“后遗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简称PHN,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性疼痛。即使皮疹消退,神经损伤却可能持续存在,有的患者一痛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更糟糕的是,年纪越大,拖得越久,风险越高。
数据显示,60岁以上患者中,约有 20%-50% 会发展成PHN,而80岁以上,概率更是高达 75%。
这种疼痛不是简单的“皮肤痛”,而是像刀割、电击、火烧,即使衣服轻轻擦过都会刺痛。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抑郁、失眠、无法工作。
1. 接种疫苗
目前,带状疱疹疫苗已在我国多个城市上市。权威研究显示,接种疫苗可将发病风险降低 90%以上,同时还能显著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推荐人群:
50岁以上健康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肿瘤康复期等)
有带状疱疹病史的人,也建议接种,减少复发
疫苗不是治病,而是“提前打好预防针”,越早接种,越有效。
2. 稳定作息,避免熬夜
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睡眠充足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免疫“修复剂”。
如果你白天经常感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说明你的免疫系统已经在报警了。
3. 管理压力 + 规律饮食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免疫力。可以通过规律运动、冥想、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
此外,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速免疫老化,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E、锌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坚果、鱼类等。
写在最后带状疱疹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也不是小病。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身体免疫系统的真实状态。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疲惫、容易生病、作息混乱,那就要警惕了。病毒一直在体内潜伏,什么时候爆发,取决于你给不给它机会。
别拿熬夜不当回事,也别等到疼起来才后悔。如果你已经50岁以上,建议主动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比起治疗,预防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第56卷
CDC(美国疾控中心)带状疱疹疫苗指南,2022年更新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21年,关于带状疱疹疫苗有效性的系统回顾研究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