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沪深300指数三个月暴涨42%,科创板50指数更是一骑绝尘突破年度高点,但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却是:"老师为什么牛市来了我反而亏钱?
最近沪深300指数三个月暴涨42%,科创板50指数更是一骑绝尘突破年度高点,但后台收到最多的问题却是:"老师为什么牛市来了我反而亏钱?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牛市期间,散户平均亏损达20.3%而机构却盈利11.2%。
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拆解这场"满仓踏空"背后的残酷真相。
本轮牛市的三大反常特征
第一,券商板块意外"失宠"
老股民都记得,“牛市旗手”的传说:以往行情启动之时,券商股总是,冲锋在那前方。但这次证券指数直至8月28日,仍未能够突破,去年10月8日的那个高点。其根本缘由在于,本轮牛市是由科技产业的晋级所驱动,并非传统的杠杆资金去推动。
第二,大象跳舞蚂蚁遭殃
市值超过500亿的科技龙头,平均涨幅达68%,而小盘股,中位数涨幅仅9.7%。某百亿级基金经理私下透露:“现在机构只买三类票——行业前三名的龙头;有实际业绩的AI概念股;半导体设备,核心供应商。
第三,量化机器改变游戏规则
市场70%的成交量,来自程序化交易,这导致了两个致命的变化:涨停板的数量,比上轮牛市减少了43%,但趋势股的回调幅度,普遍小于8%。这也就意味着,“打板战法”失效了而“回调买入”的策略反而更加安全。
散户亏钱的三大致命陷阱
陷阱一:高频交易吞噬利润
深交所数据显示,散户平均持股周期,为17天,这可是机构的18倍呢。假设每次交易成本,是0.5%每月操作10次,一年下来仅手续费,就会消耗6%的本金。更严峻的是,频繁地换股,常常会让人错失主升浪——比如说某光伏龙头企业,在3个月内出现7次“假摔”但最终涨幅,达到240%%
陷阱二:信息迷雾中的接盘游戏
某知名游资操盘手坦言:“现在出货,根本不需要对倒,只要在财经大V直播间讲三个故事,分别是:国产替代,万亿风口,机构调研。”调查显示,85%的散户买入决策受自媒体影响,而这些“热点股”被推荐之后,60天内平均下跌22%。
陷阱三:情绪化的资金管理
心理学实验证实,投资者在盈利5%时就想止盈,但亏损20%仍不愿止损。某券商营业部总监透露:"最典型的现象是散户把赚钱的芯片ETF卖了,转手全仓杀入某个'要重组'的ST股。
三步逆袭法:从接盘侠到赢家
第一步:做减法艺术
顶级私募,但斌曾分享道:“牛市里最好的策略便是找到三只不错的股票,而后呢就把交易软件给删除掉。”他还建议普通投资者:在半导体设备、AI服务器、创新药这三个赛道上,各自挑选一只ETF,接下来每个月进行定投。历史回测表明,这种“懒人组合”在科技牛市当中,能够跑赢85%的主动基金。
第二步:建立交易纪律
私募大佬冯柳的“弱者体系”值得借鉴:只买日线MACD金叉,且站上20周线的股票,跌破10日均线,立即减半仓。某实战案例显示,严格执行该策略的投资者,在今年科创板行情中,实现139%收益而凭感觉操作的同类型账户,亏损31%。
第三步:抓住机构审美
某QFII交易主管透露其选股标准:在近三年里,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超过25%,机构持股的比例超过30%,北向资金连续三个月处于增持状态。按此标准筛选出的20只股票,本轮它们的平均涨幅达到91%,远远地超出了指数的表现。
终极建议:牛市更需要"反人性"
当营业部开始排队开户,同事们都在热烈地讨论股票,而你却忍不住想要加杠杆之际——千万要牢记巴菲特所说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这一轮科技板块的上涨趋势,至少还会持续一年,到一年半。当前阶段,不用盲目地去追高,应该像2019年那样,提前布局新能源,在市场调整的时候就开始埋伏。要提前留意那些真正具备产业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布局。
下次当你又想卖出盈利的持仓去追逐"妖股"时不妨看看这张图:过去十年涨幅超50倍的股票,没有一只是靠连续涨停实现的。
来源:智者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