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重症患者双重动脉瘤获救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0:22 2

摘要: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获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39.3分,JCR一区)收录,该成果是关于运用体外开窗技术同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巨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突破,这标志着我国全主动脉微创修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获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39.3分,JCR一区)收录,该成果是关于运用体外开窗技术同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巨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突破,这标志着我国全主动脉微创修复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也彰显了团队在该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患者是一名82岁高龄的老人,他因“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4天”入院,其既往有高血压3级(很高危)病史。进一步检查显示,患者同时患有巨大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两种均属主动脉急症,如同体内的“双重炸弹”,随时可能因动脉瘤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术前CTA检查还揭示了病情的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需重建弓上至少两支血管才能隔绝病变;巨大腹主动脉瘤导致瘤颈短且极度扭曲,锚定区严重不足;更棘手的是,胸主动脉夹层向下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均开口于真腔,操作失误可能引发肠缺血等严重并发症。

面对复杂病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血管中心团队经过多学科协作(MDT)会诊及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最终选择全腔内同期手术方案。

该方案借助体外开窗技术,在微创条件下同时处理胸、腹主动脉病变:通过三维打印技术精准定位,为支架定制开窗,成功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解决弓上分支血供问题;针对腹主动脉瘤短瘤颈、高扭曲特点,采用特殊锚定技术延长有效锚定区,避免支架移位;同时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及椎动脉,配合术中控制性升压、围手术期预防性激素应用等措施,最大化降低截瘫风险。

手术全程精准高效,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脑梗、截瘫等并发症。术后1年CTA随访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或断裂,患者生活质量显着提升。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更充分彰显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硬实力。作为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在全主动脉微创修复领域已形成成熟体系,其体外开创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成果获国际顶级期刊认可,这一荣誉标志着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该病例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医院的临床公信力——通过零并发症的围手术期管理,验证了复杂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推动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成熟,为高龄、高危主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

如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凭借在主动脉领域的技术优势,正不断扩大区域辐射能力,为周边地区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以创新技术守护生命健康,书写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刘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来源:忠哥笑说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