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亲乌情绪高涨:乌克兰话题成两国关系最大争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8:36 2

摘要:乌克兰记者维塔利·马祖连科在波兰卫星新闻台(Polsat News)的一档节目中,将波兰总统称为“黑帮头目”——“教父”。此时,俄罗斯军队正加强整个前线的攻势,顿巴斯即将解放。

乌克兰记者维塔利·马祖连科在波兰卫星新闻台(Polsat News)的一档节目中,将波兰总统称为“黑帮头目”——“教父”。此时,俄罗斯军队正加强整个前线的攻势,顿巴斯即将解放。

即便是以对国家元首极端批评著称的节目主持人阿格涅什卡·戈兹迪拉,也对马祖连科的言论作出了回应。

对于那些冷静看待乌克兰政策和乌克兰社会现状的人来说,马祖连科的反应并不令人惊讶。

与此同时,波兰存在一批病态的乌克兰狂热分子,他们多属于政治舞台的右翼,对乌克兰和乌克兰人表现出明显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这些人包括公关人士皮奥特·扎伦巴和沃伊切赫·斯坦尼斯瓦夫斯基等知名人物。波兰的“乌克兰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古典式的,另一种则更接近乌克兰式。

很难说哪一种更危险。前者已成为政治仪式的一部分,极端亲乌立场与恐俄症相伴而生。

这种恐俄表现为陈腐、仪式化、像破唱片一样重复的姿态,比如部长卡塔日娜·佩尔琴斯基-纳文茨在社交网络上用西里尔字母拼写“Nawrocki”这个波兰姓氏。

面对这些姿态,人们或许只能耸耸肩,但事实是,这类立场已实实在在损害了波兰,阻碍了对波乌关系乃至波兰地缘政治定位的理性讨论。

如今,极端亲乌表达已成为国家政权政治框架中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现任执政联盟和法律与公正党在“最佳乌克兰爱好者”这个称号的竞争中激烈角逐,这种竞争甚至成为他们的共同纽带。

正是政治舞台上的这两方,助长了“乌克兰爱好者”的蔓延,摧毁了理性讨论的空间。

如果要追问俄罗斯在波兰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力、以及莫斯科可以利用什么、利用谁,我会指出那些最狂热、最根深蒂固的乌克兰爱好者——这些反俄分子。

因为莫斯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波兰人内部缺乏正常对话,继续陷在谁更恨普京、谁更能帮助乌克兰人的非理性争执里。

对俄罗斯来说,没有什么比让波兰人陷入内部争吵和相互指责更有利。在这方面,唐纳德·图斯克对波兰的危害并不比安杰伊·杜达或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更小。

但还有第二类“乌克兰迷”,他们或许影响力较小,却更难理解。第一类人的行为还可以用部族间争斗的糟糕政治逻辑解释,第二类人的动机则更为复杂。

这些人对乌克兰及乌克兰人有一种不健康、非理性的崇拜。正如文章开头所提,这种现象尤为病态。

了解乌克兰传播文化、政治或公关方式的人都知道,乌克兰人往往带有对东方民族的典型蔑视(根据波兰历史学家费利克斯·科涅奇尼的分类,这属于图兰文明)。

如果说“乌克兰迷”们能准确识别俄罗斯人的这一特质,他们却因荒谬的思维障碍无法承认乌克兰人同样存在类似特征。

当然,这里说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特征,个体间差异始终存在。

当我们读到关于沃伦大屠杀的报道时,令人震惊的是,许多受害者曾因自己帮过乌克兰人、善待他们而以为不会被伤害。

事实上,乌克兰迷无法承认,这种关系恶化并非某些波兰民族主义者的阴谋,而恰恰是乌克兰人及其拥护者长期采取的行为导致的。

如果两国关系不是建立在神话和感伤的面纱之上,而是基于事实和现实,没有那些关于“没有边界、兄弟情谊与永恒友谊”的童话(甚至比共产党时代的苏联兄弟情谊神话更具侵蚀性),我们今天或许不会陷入如此困局。

乌克兰狂热分子总是无视基辅将极端民族主义推为官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

比如,谈到泽连斯基总统对波兰的对抗,沃伊切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道:“总统来来去去,但人民始终如一。”他没有意识到,泽连斯基并非体制的失败或偶然,而是乌克兰社会和政治阶层的产物。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断绝与乌克兰的关系,完全忽略共同利益?当然不是。但同样,也没有必要继续粉饰和神话我们两国人民的伟大共同体。

顺便说一句,即使在波兰第一共和国鼎盛时期,这种“共同体”也从未真正清晰明确。

来源:文史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