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肝胆胰外科门诊,54岁的老周带着厚厚的病历,一脸忧虑地坐了下来。他不是第一次来,但这一次,他问出了一个压在心底许久的问题:“医生,我家这肝癌……是不是会遗传?”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肝胆胰外科门诊,54岁的老周带着厚厚的病历,一脸忧虑地坐了下来。他不是第一次来,但这一次,他问出了一个压在心底许久的问题:“医生,我家这肝癌……是不是会遗传?”
老周的故事,要从2016年2月说起。当时他已患有乙肝20余年,因腹痛来院检查,接诊的是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谦,经过详细检查,发现老周已是肝癌晚期,由于肿瘤位置特殊且体积较大,无法立即进行手术。所幸,经过4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同年11月,他顺利接受了右半肝切除手术,实现根治性治疗。
令人警醒的是,类似的命运也在家族中延续。2018年,老周的外甥女闫某,一位才30出头的年轻女性,同样因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癌。所幸她发现较早,在王谦的主刀下完成了左半肝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而就在今年二月,老周的亲姐姐,也就是闫某的母亲,也在年度体检中发现早期肝癌,并很快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第二天就平安出院。
三位至亲,同样走在“乙肝-肝癌”这条高危之路上。尽管他们都坚持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肝癌却像一道“魔咒”笼罩着整个家庭……
肝癌会遗传吗?
“肝癌本身不是遗传病,”王谦指出,“但它确实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婴传播’。一家人生活在相似环境,拥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这些因素叠加,会导致肝癌发生风险成倍上升。”
研究表明,HBeAg阳性(俗称“大三阳”)的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约为阴性者的4.3倍。因此,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是阻断肝癌发生的关键。
有何有效阻断“乙肝-肝癌”之路?
尽管老周一家三位成员先后罹患肝癌,但他们又是不幸中的幸运者:全部因定期监测而及时发现病情,并通过个体化手术或微创治疗手段获得良好疗效,至今未出现复发。
对此,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吴红波说:“定期体检与早期干预,是打破‘家族魔咒’最可靠的方式。”他从预防角度给出以下建议:
1 持续抑制病毒,定期高灵敏检测DNA
“即使长期口服抗病毒药,也不可掉以轻心。”吴红波指出,“患者应定期进行高灵敏度HBV-DNA检测,确保病毒载量处于低位(<20 IU/ml),这是降低肝癌发生的基础。同时,还要重视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等指标的定期监测,全面评估病情。”
2 严格戒酒、远离吸烟
酒精和烟草均为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严格避免。吴红波特别提醒,“我们临床观察到,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加速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同时,还要避免摄入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保持健康体重,适量运动,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
3 建立个体化筛查方案
对于普通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肝癌早期筛查,包括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但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建议将筛查间隔缩短至3-4个月,并可考虑采用MRI增强扫描作为复查手段。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也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4 重视家族健康管理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多位乙肝感染者,建议全体家庭成员都进行乙肝筛查。对于未感染的家庭成员,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感染的家庭成员,应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定期随访。
如今,老周都会定期来医院复查,姐姐和外甥女也一次不落地跟着他一起来。虽然路上辛苦,但每次检查完,他都会松一口气,笑着对医生说:“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这场健康保卫战我们不能输!”
专家简介
王谦
肝胆胰外科
主任医师,博士,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青年常委,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治疗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协会肝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对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疗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擅长肝胆胰肿瘤的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下的左右半肝切除、肝肿瘤剜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近年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坐诊时间:周五下午
吴红波
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美国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化疗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Cancer》中文版、《肿瘤研究与临床》《河南医学研究》等杂志编委。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声明】本文仅作为医疗健康知识分享,不用于任何广告商业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撰稿:刘 倩 王 谦
编辑:刘 倩
审核:王文龙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