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残疾人事业融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连续三年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残联重点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五年来,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牧区,新疆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持续健全,各族残疾人的获得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交出答卷之年。
如果将目光投向新疆这片土地广袤的地方,会看到这份在天山南北实践的事业,交出了饱含民生温度的时代答卷。
新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残疾人事业融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连续三年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残联重点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五年来,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牧区,新疆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持续健全,各族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康复服务提质增效
在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方面,新疆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6%和97%,远超“十四五”规划目标。
其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效尤为突出。今年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将全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由0至6岁扩大到14岁,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标准均有提高,对11916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听力、言语残疾补贴由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到1.92万元。
2023年,新疆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试行)》,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将具有新疆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作为补贴对象,将57种基本型辅具产品纳入《补贴目录》,给予实物补贴或货币补贴,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增强了社会参与能力。
借助地域优势,优质的辅助器具也走出了国门。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今年8月初,来自蒙古国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的听力障碍青少年代表团一行人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诊疗和暑期夏令营活动。“最让我开心的是戴上助听器以后,我可以听到声音了,非常感谢阿勒泰的医生。”蒙古国学生巴特图勒嘎·阿孜加尔格勒这样说。
开展类似的医疗教育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跨国听障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有助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增进健康福祉。
聚焦需求无碍改造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新疆已为2.83万余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以前洗澡很麻烦,现在装了热水器、扶手和防滑垫,再也不用麻烦家人了!”新疆尉犁县兴平镇哈拉洪村肢体残疾人吾热汗・达吾提高兴地说。据了解,吾热汗家的无障碍改造包含卫生间电热水器、浴霸、防滑垫、扶手及橡胶坡道等,均根据日常活动轨迹量身设计。
“无障碍改造不是简单的设施安装,而是要通过细节优化让残疾人真正实现生活自理、出行自由。重点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安全防护、基本活动等核心需求。”在改造验收现场时,当地残联负责人这样说。
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村的一处小院,年轻的扎克热亚·艾米都正拿着水管给小院里的向日葵和蔬菜地浇水。这样简单的活儿本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但对扎克热亚来说,能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先天性残疾的扎克热亚在6岁时才学会扶着墙艰难挪步,他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妈妈阿依仙木在旁边照顾。像每次洗澡,阿依仙木都站在卫生间门口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担心艾米摔倒在地。
“卫生间改造之后,洗澡、上卫生间他都可以自己解决了,再没有摔倒过。”阿依仙木说,现在她不用时时守在卫生间门口了。配备的可转移坡道也能自由进出家门,上学、放学也不再需要接送了。而且坡道上有提手,出门时也可以很轻松地随身携带,然后放置在其他有台阶的地方使用。无障碍设施改造,就是让一个家庭释放更多的活力,现在阿依仙木的照顾工作轻松了不少。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村扎克热亚·艾米家的家庭无障碍改造
此外,新疆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方案》,针对乌鲁木齐高铁站盲道侵占、无障碍设施损坏等4个问题开展公益诉讼,因为具备典型性,案例入选了最高检典型案例。
凝聚全民助残合力
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疆多部门协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补贴标准由80元/月提升至120元/月。全区20.6万名残疾人领取困难生活补贴,21.6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同时,18.9万余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8万余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9.3万余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残事业,着力构建“弱有众扶”的良好社会格局。2024年,新疆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助残协会——新疆助残协会,加快扶残助残专项基金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共89家单位、240名个人加入协会,覆盖了全疆14个地州市。
新疆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夏建新表示,新疆助残协会旨在推进新疆志愿助残事业工作常态化、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品牌化。截至目前,协会已建立78个专项基金,累计募集款物超3600万元,为助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在保障残疾人权益需求方面,新疆开设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12385残疾人便民服务热线”,在乌鲁木齐广播电视集团974交通广播开设残疾人法治宣传栏目,深入群众开展普法活动,每年邀请专业律师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落实律师值班制度,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未来,新疆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