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开了面条厂,评上了‘带头致富人’,还经常协助村上搞好卫生,这积分就是对我实打实的认可!”村民苟元云刚刚用350分换到了大米、洗衣粉和纸巾,脸上笑意盈盈。走进“道德超市”,只见货架上的各类生活用品明码标“分”:抽纸20分、洗衣粉50分……村民们正在用日常
平昌县驷马镇桃花村村民在“道德超市”用“道德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吕鹏/摄)
初秋时节,平昌县驷马镇桃花村的“道德超市”前人头攒动。
“上半年开了面条厂,评上了‘带头致富人’,还经常协助村上搞好卫生,这积分就是对我实打实的认可!”村民苟元云刚刚用350分换到了大米、洗衣粉和纸巾,脸上笑意盈盈。走进“道德超市”,只见货架上的各类生活用品明码标“分”:抽纸20分、洗衣粉50分……村民们正在用日常善行积累的“道德积分”换取实惠。
眼前这个小小的超市,正是平昌县以“小切口”纵深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前几年,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与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还助长了铺张浪费、炫富攀比的不良风气,已然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极大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面对“老问题”如何找到“新解法”?该县纪委监委在深入调研实践基础上,将整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和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在全县多个村(社区)指导推行“道德超市”积分制管理模式。
在桃花村先行先试中,一套成熟的积分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来。积分围绕“遵纪守法好、环境卫生好、家和邻亲好、勤劳致富好、道德风尚好”的“五个好”标准评定,由村中老党员、乡贤代表、村民骨干等组成的独立评议组定期入户,对照标准客观公正打分。“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积分台账,对村民实行量化考核,通过‘一季度一评分一公示’,让各家庭得分扣分情况清清楚楚。”桃花村党支部书记苟兵介绍,村民通过参与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积累积分,凭积分卡直接在超市兑换实用的生活物资,并可参加每年两次的“五星级”文明家庭评选。
在白衣镇黄梅溪村,积分不仅能兑换日用品,还能兑换农业技术培训等“致富资源”,真正实现了“德者有得”。“这些积分不仅是荣誉,更成为村民手中的“文明货币”。”该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杨宗贞介绍,此举将无形的道德行为转化为有形的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和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兑换积分近百万分,表彰“五星级”文明家庭超500户 ,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勤劳致富蔚然成风。
随着积分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平昌县“道德超市”已从最初的物品兑换点,升级为集文明培育、基层治理、产业扶持、廉洁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近年来,平昌县纪委监委持续巩固深化移风易俗成果,充分发挥监督治理效能,创新开展“算账会”“集体升学廉礼”“家规贺乔迁”等系列活动,深入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现从“点上开花”到“全域结果”的跃升,群众反映强烈的陈规陋习得到显著遏制,全县彩礼支出同比下降70%,酒席数量减少20%,礼金标准下降50%。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道德积分’应用、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廉动力’,让文明之花、清廉之风在乡村绚丽绽放。”平昌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I 熊力视觉 I 万科成审核 I 曾勋
来源: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