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前睡觉错了?医生提醒:过了6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8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7:05 1

摘要:“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不然免疫力会崩盘!”这句话你可能听过不止一次,甚至已经当成了金科玉律。

“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不然免疫力会崩盘!”这句话你可能听过不止一次,甚至已经当成了金科玉律。

但真的是这样吗?尤其是过了60岁之后,睡觉这件事,光靠时间点来判断对不对,真的不够。

很多老人明明按点上床,却睡不着、睡不好,早晨醒来头昏脑涨,白天还容易犯困。

更让人困惑的是,有些人晚上十一二点才睡,却精神好得很,身体检查也没问题。

难道,所谓“十点前睡觉”,对老年人反而是个误区?

医生提醒:进入老年阶段,睡觉这事,不能只盯着几点睡,更要讲究“怎么睡”

下面这8点,是很多人忽略的关键,比单纯追求早睡更重要。

到底是哪8点?为什么说“十点前睡觉”不一定合适?慢慢看下去,可能会颠覆你对“睡觉”这件事的理解。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睡眠节律≠早睡早起

人体的生物钟是根据日夜节律、光照变化、褪黑素分泌等共同调节的。

60岁之后,褪黑素分泌减少昼夜识别能力下降,生物钟也会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年轻时适合的作息节奏,老了之后可能就不再适合。

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相位提前”现象,晚上七八点就困,凌晨三四点就醒,硬要十点之后再睡,只会让人更焦虑、越等越清醒。

比起追求“几点睡”,更重要的是尊重身体的自然困倦感,顺应节律,而不是硬掐时间表。

第二个常被忽略的点是:不困就不要上床

很多老人习惯看电视看到九点半,然后强迫自己十点关灯睡觉。

结果呢?脑子还在活跃,躺上床反而辗转反侧。

这时候大脑会形成“床=清醒”的条件反射,时间一久,入睡困难就成了常态。

建议:上床的前提,是你真的开始犯困了。

如果十点还精神,不如去阳台走两圈、听听轻音乐,等身体自然发出“该睡觉”的信号,再上床也不迟。

第三点要说的是:别忽视白天的阳光

很多人以为,晚上拉好窗帘、关灯,就能提高睡眠质量。

白天光照不足,才是影响睡眠的“隐形杀手”。

白天不晒太阳,褪黑素的昼夜分泌节奏就会紊乱,到了晚上自然也难睡得踏实。

尤其是老年人,建议每天至少接受30分钟以上的自然光照,哪怕只是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也能让大脑按时“打卡”。

有研究显示,早晨晒太阳比任何助眠药都靠谱,能有效改善睡眠效率和深度

再来说说第四点:别把“午睡”变成“白睡”

午睡本是好事,能缓解疲劳、保护心脑血管。

但很多老人午睡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午饭后直接睡到三点。

这种过长午睡,会导致夜间睡眠被“挤掉”,反而弄巧成拙。

建议:午睡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时间太长反而让人昏昏沉沉,还干扰晚上的入睡。

就像手机充电,充到80%刚刚好,非得满格反而损电池,身体也一样。

第五点是很多人忽略的:晚饭时间不能晚,也不能撑

年纪大了,胃肠蠕动变慢,如果晚上吃得太晚、太油腻,不但会引起胃部胀气反流性食管炎,还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晚饭尽量安排在睡前3小时左右,吃七八分饱即可。

尤其要注意晚上的饮食结构,少油少盐、易消化为主,比如小米粥、蒸蛋、蔬菜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别小看这一顿饭,它可能是决定你整晚睡眠的“起点”。

第六点,很多人没意识到的睡眠杀手:夜间频繁起夜

过了60岁,前列腺肥大、膀胱容量下降等问题常见,夜间起夜成了困扰许多人的难题。

但真正影响睡眠的,并不是起夜本身,而是“醒来后再也睡不着”。

所以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晚上的液体摄入,二是保持卧室安全,避免起夜摔倒。

晚上7点后少喝水,9点以后尽量不喝;同时,卧室和洗手间之间保持光线微弱但安全,可以安装感应小夜灯,减少摔倒风险。

第七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睡前别再刷手机、看新闻、聊八卦了

很多人睡前习惯“滑一下手机”,结果一滑就是一小时,尤其爱看一些刺激性的内容,比如突发新闻、社会事件、家庭纠纷。

这些内容会让大脑高度兴奋,导致皮质醇升高,正好“对冲”了褪黑素的作用,睡眠自然被破坏。

建议:睡前一个小时开始“降噪”,可以听轻音乐、做深呼吸、泡热水脚,给身体一个“准备入睡”的信号。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飞机降落前的调整”,不是一踩刹车就能停,而是要缓缓降低高度。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别一个人睡在焦虑里。

很多老年人睡不好,不是因为身体问题,而是内心的孤独、担忧、情绪波动

特别是独居老人,夜深人静时,焦虑感会放大,人也就更难入睡。

心理状态和睡眠是一对“互相拉扯”的伙伴

心静则眠安,心乱则夜长。

建议家人多与长辈沟通,哪怕只是每天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都能缓解他们的情绪紧张

同时,老人自己也可以尝试写写日记、听听舒缓广播,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夜间心理防线”

睡觉这事,过了60岁真的不能只看“几点睡”。

更重要的是:顺应身体节律、改善生活习惯、调整心理状态

如果你还在纠结“是不是一定要十点前睡”,不如问问自己——“我困了吗?”、“今天晒够太阳了吗?”、“晚上是不是又吃撑了?”、“是不是又滑手机滑到十一点?”

想要睡得香,不是靠忍耐,也不是靠闹钟,是靠理解自己身体的节奏

更何况,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作息模板”适用于所有人。

你现在几点睡?你爸妈几点睡?他们睡得好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家的“睡觉习惯”,也欢迎收藏转发给身边的长辈,别让“早睡”变成一种压力。

参考资料:

1.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

2. 《老年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与干预策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42卷第6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健康科普李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