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谭余保并不清楚,罗克绍被捕的那份电报,乃是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抓捕的目标。
一九五○年十一月初叶,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监察委员会主席谭余保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加急的电报。
来自省政府的严令:迅速查明茶陵县罗克绍的最新动态,若发现其踪迹,即刻实施逮捕程序。
上面写着“毛泽东”三个大字
同为茶陵本地人,谭余保看过那份情报,微微一怔,喃喃自语:“这人,毛主席居然还记得?”
很明显,谭余保是认得罗克绍的,更是清楚他与毛主席的关系。
然而,谭余保并不清楚,罗克绍被捕的那份电报,乃是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抓捕的目标。
江山刚定,天下却不太平。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特务横行,朝鲜战事如火如荼,而台湾的蒋介石却不甘心战败,一直在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毛主席那么忙,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怎么会对一个无名小卒如此上心?
谁是罗克绍?他与毛主席结有着怎样的恩怨?毛主席这么着急抓他?
这还得从罗克绍的生平说起。
针锋相对
湖南省茶陵县江口乡蕉坪村的罗克绍,出生于一八七七年,是土生土长的客家后裔。
客家人,与当地人不同,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外来移民。
相传罗克绍的祖上,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曾由北部移民至湖南茶陵,以逃避战争。
茶陵一带,土民占据了适于耕作的平地,而客家人却占据了较为贫乏的山区,双方为求生存资源,互相倾轧,积怨甚深。
经过不断的斗争,客家中间渐渐出现了几个颇有实力的首领,罗克绍的祖父便是其中一位。
罗克绍传承了家族的衣钵,出生于一个极为富裕的家庭。自幼,他便沉迷于杯中物,酷爱博弈之乐,并与一群街头混混过从甚密。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成为了罗氏家族的掌门人。在其引领下,罗家不断崛起,终成为客家中最为富有的世家。
罗克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招募了一批全副武装的护卫,在“马日事变”中,湖南大乱,他趁机收编了一批农民,成立了茶陵县十八团团防局,自己当上了团总。
罗克绍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很清楚枪械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在扩充自己的私人军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了两百多名士兵,还成立了一座军火库,专门制造火枪和土炮。
毛主席与罗克绍,一开始并不相识,但是到了一九二七年,一切都变了。
继“三湾改编”之后,毛泽东同志引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区,立足宁冈、永新、茶陵等地,逐步壮大革命力量。
在这过程中,茶陵县的土地革命热潮涌动,贫苦农民积极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这一系列变革显然触怒了罗克绍,他对共产党的政策深恶痛绝,对农民运动满怀敌意,进而煽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农民运动。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茶陵县工农革命军二度攻下茶陵县,
这一举动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极大恐惧,当月中,他们派兵猛攻茶陵县,工农革命军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被迫撤退。
军队撤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当时,工农革命军进攻茶陵,一团团长陈浩和副团长徐恕,不听指挥,自作主张,使我军伤亡惨重。
由于他们两个人进城以后耽于享乐,被前委批评了一顿。
在军队离开茶陵后,两人渐渐萌生了带兵到安仁,投靠湖南军阀兼临时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的想法,并派人将“投诚”信送到安仁。
但是,他刚刚离开不久,在外面巡视的前委委员,三营的党代表宛希先就注意到了他,
宛希先一看陈浩和他的书信,吓了一跳,知道事态危急,急忙派人到宁冈,向当时的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汇报。
所以,毛泽东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急如焚,带着袁文才指挥的赣西农民自卫军,向茶陵县湖口乡进发。
从宁冈到湖口,要穿过江口乡,也就是罗克绍的“大本营”。
毛泽东没想到江口竟然是罗克绍的“老窝”,当他们进入江口的时候,罗克绍的人突然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毛泽东愣了一下,然后对袁文才说道:“有什么敌人在这里?”
袁文才略一思索,便一拍手掌道:“哦,差点忘了这地方还是袁克绍的,这一队人肯定是他的守备队。”
误差
现在正是行军的关键时期,如果黎明前还没有到达湖口乡,陈浩就会率领工农革命军出站,形势就会非常不妙了。
毛泽东急得直跺脚:“罗克绍这个时候出现,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再等了!”
但罗克绍的团队人数众多,又有高地,想要从这里过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志们没有办法,只好留一部分兵力,跟敌人短兵相接,把敌人引开。
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因为木筏并没有太多的掩体,如果被敌人发现并开枪,那就是死路一条。不过现在情况紧急,众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纷纷踏上木筏。
当毛泽东他们登上木筏离开之后,正在跟团防队交火的士兵们立刻加大了火力,不给他们继续探查河里的情况。毛泽东等人则是奋力的划船,顺着河流而下。
毛泽东一行人,在黎明的时候,已经来到了湖口乡一团的驻地。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一团的驻地空无一人。
毛泽东等人立刻追了上去,最后在浣溪街看见了队伍的最后方。立刻出声喊道“慢着!等等!”
第一团闻声止步,毛泽东率部冲至前线。陈浩还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却没想到毛泽东竟然会出现在这里,这让他有些慌乱。毛泽东立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向安仁进军?”
陈浩欲言又止。一开始,一团的士兵们还不知道陈浩为什么要去安仁,但毛泽东这么一问,他们立刻就知道了。
此时,因反对背叛而被陈浩命令抓捕的宛西先也赶到了,在大家面前揭穿陈浩的卑鄙计划。
他用力握住毛泽东的双手,兴奋地说道:“毛委员,您要是再不来,咱们可就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然后,毛主席命令宛希带领队伍,向湖口站走去。
解决了第一团的问题,毛泽东就放心了。
经此一役,也让他对罗克绍故意阻挠,大为恼怒。就是这个人,差点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个革命部队,几乎把工农革命军的未来给毁了。
在江口村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友也死了不少。
这一次的危机,虽然顺利度过,但却是惊险万分。仅仅差了五分钟,就差点让一支优秀的革命部队,被害群之马带到敌人的阵营里。
不过,这一切,都是因为罗克绍。
就是因为他在江口的阻截,才使得这次的截击行动延迟了大半个钟头,差一点就犯下大错误,工农革命的前程,几乎要断送在罗克绍的手中。
好在毛泽东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面,这才没有让事情变得更糟,但罗克绍不但没有收手,还亲自安排了一次更加血腥的行动。
一九二八年一月,由于罗克绍对蒋介石的殷勤奉承,屡次阻击红军“有功”,由国民党擢升为茶陵县义勇队队长。
成为总队长后,他急于建功立业,率部人马突击茶陵县尧水区苏维埃政权。
抓捕区的农民自卫军队长尹子斌等人,并将他们尽数击毙,并立刻向上级汇报功劳。后来,他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得到了一大笔奖金。
罗克绍吃了这一套以后,就更加变本加厉,更加严厉地对待红军。
1928年八月,在湘赣交界地区的溃败中,敌军占领了宁冈、永新一带,而红军的主力则转移到湘南。
当地工农兵政权只得撤退到宁冈和茶陵交界的新龙庵。包括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在内,这个办公室有一百多个人。
后来,一个办公室的人不幸被罗克绍的民兵团抓住了。他们把他抓了回来,严刑拷打,逼迫他们背叛,交代出了新龙庵的确切地点。
罗克绍立刻率领200余人向新龙庵冲去,尽管工农兵巡逻队在1公里外就发现了他们,立即开枪示警,并与之激战。
但是,庵里还有许多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干部,被他们的义勇队包围了。
这一次,新龙庵折损严重,有19名工农兵干部,包括苏维埃士兵在内,在这一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愤怒地吃不下饭。
他们都是曾经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战友,也是革命进程中最有价值的人才。罗克绍的阴谋诡计,让一个又一个的大好青年,在他的面前,失去了生命。
“井冈山有两个土皇帝,肖家璧在东,罗克绍在西。不灭了他们,我们寝食难安!”
罗克绍的所作所为,让毛泽东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这个毒瘤!
捕获
从那以后,袁文才就开始暗中打探罗克绍的行踪。
一九三○年二月,罗克绍找到了一个好机会,他打算在除夕之夜和他的情人幽会。
袁文才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出手下埋伏在罗克绍姘头居住的村子里,终于将其生擒。
罗克绍被捕之后,人们对他做了些什么,这是有争议的。有些人主张立即枪毙,以儆效尤;也有一些人认为,罗克绍活着,或许还有用。
原来,罗克绍在一九二九年三月,就被国民党派到茶陵、酃县和宁冈三县担任团防总指挥。
同年,罗克绍又与国民党合作,在江口乡创办了一座小兵工厂,那时候井冈山的兵器非常缺乏,因此袁文才才能将这个兵工厂弄到手。
罗克绍被捕后,因怕死,一再说不能要他的命,还说要把自己的兵工厂捐献给红军,以求活命。
正当红军内部争论该怎么处置罗克绍的时候,袁文才却遭杀害,最后罗克绍竟被人暗中放跑。
罗克绍死里逃生,继续在村子里作威作福,可惜没过多久,红军就开始长征了,
剩下的人因为实力悬殊太大,再加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全国人民都在打仗,所以他们也就放弃了抓捕罗克绍的打算。
解放战争后期,罗克绍见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而国民党不久便要溃败,自知再抵抗也只有灭亡一途,便将私兵遣散,并将军械移交人民政府。
新中国建立以前,罗克绍的家乡江口乡主要是客家人,那里的道路十分狭窄,只能走一条羊肠小道。
当时到达江口乡的人民解放军对此地的情况不甚了解,而且诡计多端的罗克绍一方面帮助解放军摸清敌情,
另一方面又自愿捐出自己所有的财物,因此被解放军误以为是开明的乡绅。土改开始后,擅长掩饰的罗克绍更是将自己所占有的田地一一上报。
不但如此,罗克绍一家还住在一间又矮又破的屋子里,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叫花子。
果然,罗克绍的这个办法还是很管用的,因为他是个有文化的人,所以他被安排到了一所小学,担任了学校的校长。
那时罗克绍以为自己能活下来,却不知道老天爷还是会惩罚他的,于是这才有了这篇文章的开头。
罗克绍此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相信自己的罪孽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所以他可以在这里当一名老师,度过余生。
一天,罗天文,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亲属,火急火燎地找到罗克绍,把毛主席要见他的事说了出来。也有人问过罗天文关于罗克绍的事情,罗天文只是说不知道,估计是死了。
罗天文这么一说,罗克绍心生了一个主意。又过了数日,罗家传来罗克绍突发疾病,气绝身亡的消息。罗克绍的妻子和孩子们都穿上了丧服,放声痛哭。
因为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了避免感染,罗克绍被迅速“下葬”。茶陵县公安追踪罗克绍,来到江口,得悉罗克绍早在数日之前便已经死去,到罗克绍墓旁察看,自知无力回天,只得回去禀报。
不过,一位有经验的警察发现了这一点。罗克绍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死去,而且是在自己被抓住之前的好几天?
他执意要把罗克绍的坟墓打开一看,警察们又去了江口,把罗克绍的坟墓挖了出来,果然,棺材里空空如也,罗克绍还活着。再通过走访附近客家人家,得知罗克绍就躲在一处岩洞中。
罗家的人进入了老村附近的一个洞穴,几个警察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过了一会儿,罗家众人又从洞穴里出来,手上提着的食篮,已经空了。等他们走了,公安才匆匆进入洞穴。
黑暗中,一个人影出现在了聂言的视野之中。一个老头缩在墙角,脸上写满了恐惧。警察一眼望去,登时吓了一跳,原来躲在洞中的,不是装死逃跑的罗克绍吗?
这一刻,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反而是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看见警察,罗克绍立刻站了起来,一边挣扎,一边叫道:“你搞错了!我和罗克绍没有什么关系
好几个警察一起上,想要把他制住,但罗克绍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不停地挣扎,试图逃跑。
罗克绍被带到了警局,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假死计划,会这么快就暴露出来,更没想到,毛主席对他念念不忘,23年后,还在继续追捕他。
由于毛主席亲笔打来的电报,罗克绍一案在湖南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罗克绍被押解往长沙。
罗克绍在长沙高院一审宣判后,被判死刑。罗克绍于一九五一年二月十日在长沙被枪毙,为他那邪恶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罗克绍的人生,就是一个完美的诠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源:历史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