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抗战故事 大桥镇坤平村两位师范生的青春战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5:44 1

摘要:地名里的抗战故事,今天来到大桥镇坤平村,这片热土的名字由朱保坤和万希平两位烈士的名字组成。他们曾经在此浴血奋战,如今名字化作山河,与这片土地永远深情相拥。

地名里的抗战故事·大桥镇坤平村,两位师范生的青春战歌朱保坤万希平。

地名里的抗战故事,今天来到大桥镇坤平村,这片热土的名字由朱保坤和万希平两位烈士的名字组成。他们曾经在此浴血奋战,如今名字化作山河,与这片土地永远深情相拥。

朱保坤,一九一八年出生于此,一九三五年在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读书,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保坤回到家乡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他在家中创办改良私塾班,给学生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传播爱国思想。

一九三九年新四军挺进纵队来到江都县河南地区,朱保坤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发动群众成立农抗会,开展禁毒运动,进行除奸反霸,镇压鱼肉四乡百姓的反动分子。

一九四零年七月底,新四军挺进纵队东进抗日后,朱保坤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斗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敌人对他恨之入骨。

一九四零年八月三十一号深夜,一个连的伪军突然包围了朱保坤的家,朱保坤奋力反击,但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范西平,一九二一年出生,参加革命后化名包治平。一九三七年考入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被迫解散,万西平满怀激愤离开学校,回到故乡。

一九三八年秋,万西平报名参加了挺进纵队举办的政治训练班学习,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

一九四零年七月,万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桥战役后,万西平成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基层连队指挥员,屡建战功,屡受嘉奖。

一九四三年八月一号,在与一百多名日伪军的战斗中,万西平为掩护同志引弹倒地,血流如铸,壮烈牺牲。

为纪念珠宝坤万希平烈士,经江都县政府研究批准,从珠宝坤和万西平烈士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将烈士出生地命名为昆平乡,现为昆平村。

如今昆平村有滑雪模具、万达笔刷厂等八家企业,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一百二十万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